上海大学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校考中,灯光布置与拍摄技巧的考查是考核学生专业素养与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结合近年校考真题、考试要求及官方发布的资料,对灯光布置与拍摄技巧的考查要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灯光布置的考查要点

1. 基础理论与光线控制

  • 色温与光线性质:考生需掌握不同光源的色温特性(如暖光3000K-4000K、冷光5000K-6000K),并能根据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色温。例如,暖光适合营造温馨氛围,冷光则用于科技感或悬疑场景。
  • 光位与光效:需熟悉常见光位(如正逆光、侧逆光、顶光、底光等)及其视觉效果。例如,侧逆光可突出人物轮廓,顶光需注意避免面部阴影。
  • 光线均匀与避免眩光:要求灯光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曝或暗区。使用遮光罩或调整灯具角度减少眩光,尤其在双机位录制时需兼顾主辅机位的画面协调。
  • 2. 创意性灯光设计

  • 场景氛围营造:通过灯光组合(主光、辅光、轮廓光)塑造空间层次感。例如,拍摄戏剧性画面时,可采用低角度硬光增强冲突感。
  • 动态光影运用:结合移动光源或自然光变化(如模拟晨昏光线),展现对光影动态的掌控能力。
  • 特殊效果灯光:如使用滤色片改变灯光颜色、投影仪制造纹理等,需在考试中体现创新性与技术合理性。
  • 二、拍摄技巧的考查要点

    1. 设备操作与参数设置

  • 相机参数:熟悉光圈、快门、ISO的匹配,尤其在低光环境下需平衡噪点与曝光。例如,拍摄暗调场景时,适当提高ISO但避免画面颗粒感。
  • 镜头选择:根据拍摄内容选择镜头焦段,如广角镜头适合环境展示,长焦镜头用于细节特写。
  • 稳定与构图:使用三脚架确保画面稳定,横屏录制时注意黄金分割构图或引导线构图,避免画面失衡。
  • 2. 实拍流程与应变能力

  • 分镜头设计:在复试的绘画创作环节(如命题故事分镜),需通过8-10幅画面清晰展示光线变化与叙事逻辑,强调光影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 即兴拍摄能力:校考可能要求根据随机命题(如“雨夜街头”)快速设计灯光方案,需兼顾效率与艺术性。
  • 多机位协调:线上考试中,双机位需同步记录拍摄过程,主机位聚焦主体,辅机位监控全局,避免穿帮或设备干扰。
  • 三、校考典型题型与应对策略

    1. 理论笔试环节

  • 题型示例:简答题如“简述三点布光法的原理与应用场景”,需结合实例说明主光、辅光、轮廓光的作用。
  • 备考建议:熟记《影视照明技术》《电影摄影灯光技巧》等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并联系实际拍摄案例加深理解。
  • 2. 实操拍摄环节

  • 常见任务:如“用一盏灯模拟自然光效拍摄静物”,需通过反光板、柔光罩等附件调整光线质感,并提交拍摄成片及布光说明。
  • 评分重点:光线合理性(是否符合主题)、技术完成度(曝光准确、无眩光)、创意表达(光影的隐喻性)。
  • 3. 面试答辩环节

  • 问题示例:考官可能提问“如何在有限设备下实现复杂光效”,需结合实践经验(如利用环境反射光)给出解决方案。
  • 作品集展示:建议携带个人摄影作品,重点说明灯光设计思路,如“如何通过侧光增强人物立体感”。
  • 四、备考资源与训练建议

    1. 官方参考书目

  • 《影视照明技术》(刘永泗)
  • 《电影摄影:理论与实践》(布莱恩·布朗)
  • 《光影创作课》(邦雅曼·贝热里)
  • 2. 模拟训练

  • 使用手机或单反完成每日“光线日记”,记录不同时间、场景的光线变化。
  • 参与线上模拟考试(如“小艺帮”APP),熟悉双机位操作流程。
  • 3. 技术工具

  • 掌握达芬奇调色软件的基础操作,校考中可能涉及成片色彩修正。
  • 五、注意事项

  • 考试设备准备:提前测试灯具(如神牛系列)的色温一致性,避免混用导致画面偏色。
  • 线上考试规范:确保录制环境无杂光干扰,主机位与辅机位同步检查光线效果。
  • 时间管理:复试绘画环节限时完成,建议先草图勾勒光影结构,再细化细节。
  • 通过系统训练与针对性准备,考生可全面提升灯光设计与拍摄技巧的综合能力,在校考中展现专业潜力。更多历年真题及考试动态可参考上海大学本科招生网发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校考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