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例题1(来源:高中政治题库)

题干

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健康与否深刻影响民族文化进步。材料指出部分出版商盲目跟风、滥发书号,导致图书质量良莠不齐。这现象说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价值观人人都有,但人们不可能有相同的价值观

C. 人们行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D.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解析

出版商的逐利行为与注重社会效益的出版社形成对比,反映不同价值观对行业发展的导向差异。选D项,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例题2(来源:历史模拟题)

题干

唐宋以后市面图书数量增多,出版业兴盛,主要原因是(  )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商品经济发展

C. 造纸术的推广

D. 印刷技术的革新

解析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幅降低了图书复制成本,直接推动出版业繁荣。选D项,体现技术进步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例题3(来源:政治单元检测)

题干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业,还渗透到影视、机器人等领域。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科技进步(如数字出版)促进传播方式革新和文化发展。②④正确,选C项。

二、主观题

例题4(来源:高考作文题)

题目

以“______亦为吾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图书、出版等文化载体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参考立意

  • 书籍作为“无声的老师”,传承智慧(如例文中樊锦诗通过敦煌研究著作影响后人)。
  • 古籍整理出版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如《永乐大典》数字化工程)。
  • 出版业推动文化创新(如《唐宫夜宴》IP衍生图书)。
  • 素材链接

  • 樊锦诗通过出版著作传播敦煌文化。
  • 故宫文创书籍让文物“活起来”。
  • 例题5(来源:历史材料题)

    材料

    上海开埠后成为出版业中心,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万国舆地图》。

    问题:分析上海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 技术革新:引入西方印刷机器,提高效率(如石印技术)。

    2. 市场需求:通商口岸开放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新学书籍需求增长。

    3. 政策支持:晚清“新政”推动教育改革,鼓励西学传播。

    例题6(来源:语文论述题)

    题干

    结合《中国叙事学》相关内容,分析传统典籍出版对当代文化自信的意义。

    答题要点

    1. 文化根基:典籍出版(如《论语》《史记》)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2. 现代转化:通过注释、翻译让古籍“活态传承”(如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3. 国际影响:外文版典籍输出(如《道德经》英译本)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论述题

    例题7(综合题)

    题目

    “出版业是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框架

    1. 守护文化

  • 古籍保护与再版(如《四库全书》影印工程)。
  • 非遗记录(如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 2. 创新传播

  • 数字化出版(如“数字敦煌”项目)。
  • 跨界融合(如《如果国宝会说话》配套图书)。
  • 3. 社会责任

  • 抵制低俗内容,弘扬主流价值观。
  • 总结

    图书出版业在高考中的考查多围绕以下角度:

    1. 技术革新(如印刷术、数字化)对文化传播的推动。

    2. 价值观导向(如社会效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如古籍保护、现代转化)。

    备考时可结合具体案例(如商务印书馆、故宫出版)和热点事件(如三星堆考古成果出版)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