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与范围辨析
地壳:指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位于莫霍面以上。大陆地壳较厚(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5-8千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千米),由坚硬岩石构成,是板块构造的载体。考查形式:选择题直接判断两者的包含关系(如“岩石圈包含地壳”)或简答题对比两者的范围与组成。2. 结构与成分差异
地壳分层:大陆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以硅镁层为主。岩石圈组成:除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顶部的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地震波速高于地壳。考查形式:结合康拉德面、莫霍面等界面分析地震波速变化,或通过岩石类型判断圈层归属。3. 地质作用与物质循环
地壳形成:通过沉积、变质等作用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的主要影响对象。岩石圈运动:涉及板块构造(如板块俯冲、碰撞)、火山活动(岩浆岩形成)和地震。考查形式: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要求判断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玄武岩)或地质作用(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4.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地貌形成:地壳抬升(如青藏高原)与外力侵蚀(如峡谷、瀑布)的相互作用;岩石圈板块运动解释山脉、海沟、裂谷的成因(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资源分布:地壳中的矿产(如沉积岩中的化石能源)、岩石圈中的岩浆岩矿产资源(如花岗岩建材)。考查形式:结合区域地理案例(如贵州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分析地壳与岩石圈的作用差异。5. 高频考点与易错点
易混淆点:地壳≠岩石圈(岩石圈范围更大);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属于岩石圈下方,是岩浆发源地。答题技巧:选择题注意关键词(如“地震波速突增”对应莫霍面);简答题需从“厚度”“组成”“界面”多角度对比。总结
高考中地壳与岩石圈的考查聚焦于概念对比、结构差异、物质循环及地貌应用。考生需掌握两者的界面(莫霍面)、地震波速特征及板块构造理论,并结合实例(如断层、火山)灵活分析。
推荐文章
你了解的跨专业选择有哪些优势
2025-02-07应届生如何利用假期备战高考
2025-02-02如何用积极心理暗示法提升高考考场自信心
2025-07-14综合类与理工类重点高校的分数线划定有何特点
2025-04-01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要求是什么
2024-11-05传媒专业必修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对高考语文能力有何要求
2025-05-17家庭意见与个人兴趣冲突时如何科学选择高考专业
2025-09-03怎样通过实习了解专业
2025-01-02学校如何处理高考成绩屏蔽
2024-12-06艺术类联考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权重解读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