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

1. 注册与登录

  • 获取账号密码:高考报名时注册的考生号及密码是登录教育考试院志愿填报系统的唯一凭证(如广东、上海、河南等均需绑定手机号)。
  • 系统兼容性:建议使用Chrome、360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避免因兼容性问题导致填报失败(如上海明确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
  • 2. 信息查阅

  • 招生计划与章程:在教育考试院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查询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重点查看专业选科要求、体检限制、录取规则等(如山东强调未标注的特殊要求可能隐含在章程中)。
  • 历年数据:通过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表”确定全省排名,结合往年录取分数线划定分数区间(如江苏、云南提供适应性演练数据辅助参考)。
  • 二、志愿填报流程

    1. 进入填报系统

  • 登录教育考试院官网(如广东的“pg..cn/ks”、上海的“www..cn”),点击“志愿填报”入口,选择对应批次(如春考、本科提前批等)。
  • 2. 填报操作步骤

  • 草表预填:下载志愿草表,手动填写意向院校及专业,避免直接在线操作失误(河南、山东等建议提前准备)。
  • 在线填报
  • 批次选择:按顺序填报不同批次志愿(如广东分“依学考录取”“3+证书”等批次,不可跨类兼报)。
  • 志愿结构:采用“院校专业组+专业”模式,每个专业组设置若干专业及是否服从调剂(如江苏本科批可填40个专业组)。
  • 保存与修改:在截止时间前可多次修改,提交后需通过短信验证码或人脸识别确认(广东、云南等采用此方式)。
  • 3. 提交与确认

  • 最终确认:志愿提交后不可更改,部分省份设2次修改机会(如广东允许提交后2次取消确认)。
  • 截止时间:注意各批次填报截止时间(如上海春考2月16日16:00关闭系统)。
  • 三、注意事项与技巧

    1. 策略制定

  • 冲稳保梯度:参考“冲刺、稳妥、保底”原则分配志愿(如云南建议普通类本科批设20个梯度志愿)。
  • 规避风险:避免填报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如色盲不可报医学类),仔细核对招生章程中的特殊要求。
  • 2. 技术支持与咨询

  • 辅助系统:利用教育考试院的志愿辅助系统筛选院校(如河南、广东提供专业匹配和历年数据对比功能)。
  • 咨询渠道:填报期间可通过系统内QQ、电话或线下咨询点获取帮助(如上海提供在线咨询QQ和电话35367070)。
  • 3. 防骗与安全

  • 信息保护:勿泄露账号密码,警惕“高价志愿指导”诈骗(教育部提醒勿信“内部数据”营销)。
  • 设备与网络:避免使用公共网络,防止志愿被篡改;偏远地区考生可到指定中学填报。
  • 四、填报后跟进

    1. 录取查询

  • 登录教育考试院“录取查询”入口,跟踪投档状态(如江西、广东提供实时投档情况公示)。
  • 征集志愿:若未被录取,及时关注考试院公布的缺额计划,参与征集志愿填报。
  • 2. 材料留存

  • 保存志愿确认截图或纸质草表,作为后续争议处理的依据。
  • 总结

    各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是志愿填报的核心平台,流程包括注册登录、信息查询、志愿填报与确认、录取跟踪等环节。关键要点包括合理利用辅助系统、严格遵守时间节点、科学制定志愿梯度,并警惕信息泄露风险。具体操作细节需以本省考试院发布的当年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