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要求

根据教育部及各高校公布的选科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在高考中的必选科目主要为 物理+化学,具体如下:

  • 3+3新高考省份(如浙江、山东等)
  • 绝大多数高校要求考生选考 物理+化学,仅有极少数院校接受仅选物理(如中国美术学院部分批次)。例如,2025年浙江省要求物理+化学组合的院校占比达98.7%,仅有1所院校接受仅物理。

  • 3+1+2新高考省份(如广东、湖南等)
  • 物理为必选科目,同时需搭配化学。例如,广东省165所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明确要求“物理+化学”。

  • 2024年后的统一要求
  • 教育部最新指引规定,2024年及以后考生需选择 物理+化学 方可报考工业设计专业,此要求覆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

    2. 例外与特殊院校

  • 艺术类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
  • 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属于普通类招生,无需艺术类统考,但仍需选考物理+化学。

  • 少数地方院校
  • 极个别院校可能仅要求物理(如2023年山东部分院校),但2024年后此类情况将大幅减少。

    大学课程设置指南

    1. 核心课程模块

    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分为 设计基础、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大模块,涵盖以下内容:

  • 设计基础类
  • 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色彩原理、设计心理学、设计史、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D建模)等,培养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

  • 工程技术类
  • 机械制图、材料成型与工艺、工程力学、人机工程学、电工学等,强化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 专业实践类
  • 产品开发设计、专题设计(如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模型制作、设计管理,结合企业合作项目或竞赛提升实战能力。

    2. 院校特色与研究方向

    不同院校的课程侧重点有所差异:

  • 理工类院校(如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 侧重技术与设计的融合,课程中融入编程(如交互设计)、机械原理等,强调科技产品的创新开发。

  • 艺术类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 注重设计表达与艺术理论,开设字体设计、CI设计、装饰艺术等课程,培养美学与商业设计的结合能力。

  • 综合类院校(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
  • 强调跨学科合作,课程涵盖可持续设计、服务设计、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部分项目与宝马、波音等企业联合开展。

    3. 实践与国际化

  • 实践环节
  • 多数院校安排40周以上的实践课程,包括金工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冬奥”项目、清华美院的“红飘带”国家级设计任务。

  • 国际合作
  • 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工学院)提供国际交换项目,课程引入外教授课(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东京大学),培养全球化视野。

    总结建议

  • 选科策略:2025年及以后考生需 必选物理+化学,以覆盖绝大多数高校的报考要求。
  • 课程准备:提前学习基础物理、化学知识,培养绘画或建模软件(如AutoCAD、Rhino)技能,参与设计类竞赛或项目以提升实践能力。
  • 院校选择:根据兴趣选择院校类型——技术导向(理工类)、艺术导向(美院)或综合研究型(清华、同济)。
  • 如需查询具体院校的录取分数或课程细节,可参考各高校官网或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