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建筑学专业在高考录取及后续培养中,注重考生在文化传承素养方面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族与地域建筑文化理解

  • 培养目标明确强调“面向民族、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需求”,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广西及东盟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人才。课程设置中特别包含“广西建筑文化”等特色课程,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地方建筑的历史背景、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
  • 2. 历史与理论素养

  • 专业课程涵盖《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等核心内容,注重学生对中外建筑发展脉络的掌握,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考研初试科目“建筑理论知识”也涉及对历史建筑的分析与解读。
  • 3. 艺术与审美基础

  • 考生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如素描和水彩基础,并在复试时提交作品集,以展示对建筑美学的感知和创作能力。课程中涉及建筑模型制作、空间设计等内容,强调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 4. 实践与创新能力

  • 通过快题设计(如城市规划快题、建筑方案设计)考察考生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转化能力,例如在设计中融入民族图腾、地域材料或历史符号。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大礼堂的设计案例(梁思成作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种理念也被纳入教学实践中。
  • 5. 跨学科知识储备

  • 要求学生了解与建筑相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气候等多元文化因素,课程中涉及人居环境调查、空间信息技术等,旨在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文化传承问题的能力。
  • 录取考察形式

  • 高考选科要求:需选考物理和化学,体现对理工基础的重视,但文化素养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及面试环节补充考察。
  • 研究生复试:要求提交个人作品集,内容需体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复试考核包括建筑环境物理、城市规划快题等,重点评估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能力。
  • 广西大学建筑学专业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基础,更强调通过课程与实践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尤其是在民族建筑、历史保护及地域特色创新方面的素养。考生需在艺术修养、历史知识及实践能力上全面发展,以适应专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