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数量品种

明确急救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确保常用药品、器械、耗材等齐全且符合临床需求。例如,急救车需配备固定基数的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品,以及氧气袋、呼吸面罩等设备,避免紧急情况下因物资短缺延误救治。

2. 定点放置

急救物品需存放在固定位置,如急救车、急救箱或专用柜内,并设置醒目标识。例如,医院急诊科通常将急救车统一放置于治疗室或护士站,方便快速取用。

3. 定人保管

指定专人负责急救物品的日常管理,包括清点、补充、维护等。例如,护士长或责任护士需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设备性能,并做好记录,确保物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 定期消毒灭菌

对接触患者的器械(如呼吸面罩、导管等)及可能污染的药品包装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例如,无菌包开启后需在24小时内使用,过期需重新灭菌。

5. 定期检查维修

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的性能(如除颤仪、呼吸机等)和药品有效期,及时维修故障设备、更换过期药品。例如,急救车内的药品需按生产日期从左到右摆放,优先使用近效期药品。

补充说明

  • “三无”要求:急救物品需确保“无过期、无破损、无变质”。
  • 执行标准: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等规范,五定原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 实际应用: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五定原则,配合“一及时”(及时补充和记录),确保抢救成功率。
  • 以上内容综合了临床护理规范及急救管理实践,适用于高考答题及实际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