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中,散文与小说的语言风格是高频考查内容,其命题方向既体现文体特征,又注重对文本深层意蕴和艺术手法的挖掘。以下结合近年高考真题及命题趋势,从考查方向、高频题型和备考策略三方面进行梳理:
一、散文语言风格的考查方向
1. 诗化语言与意境营造
散文化语言常追求诗意的表达,如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或通过叠词、短句营造节奏感(例:汪曾祺《云致秋行状》中“声音像一粒一粒滚动的珠子”)。高频题型: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诗化语言”如何增强文本的审美性。2. 质朴与含蓄的辩证
散文语言风格多样,可能兼具平实质朴与含蓄深沉。例如,刘立勤《麦子黄了》用白描呈现乡村生活,而结尾的象征性描写暗含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高频题型:分析“口语化表达”的作用,或探究“留白”手法对主题的深化作用。3. 地域色彩与个性化表达
方言、地域性词汇的使用(如京味方言、乡土语言)成为考查重点,需结合文化背景分析其表现力。例如红柯《麦子》中西北方言的粗犷感强化了边疆生活的真实感。高频题型:简析某地方言在文中的作用,或评价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塑造地域文化。二、小说语言风格的考查方向
1.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通过对话、独白等展现人物性格和身份。例如《麦子》中老头与老婆婆的对话,凸显其倔强与坚韧的性格对比。高频题型:分析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或比较不同人物语言风格的差异。2. 叙事语言的多元风格
幽默讽刺(如都德《知事下乡》中对官僚主义的调侃)、冷峻写实(如巴金《机械的诗》中对工业场景的客观描述)、诗意抒情(如徐怀中《牵风记》中古琴演奏的意境)等风格均可能考查。高频题型:评价小说整体语言风格,或分析特定修辞(如反讽、夸张)的叙事效果。3. 象征与隐喻的深层意蕴
小说常通过意象(如“麦子”“钢琴”)承载象征意义,需结合情节和主题解读。例如《霜降夜》中“霜降”既是自然节气,又隐喻生命的成熟与凋零。高频题型:探究某意象的象征意义,或分析语言如何暗示主题。三、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1. 反套路化与文本细读
近年高考强调“随文设题”,如2024年全国I卷《放牛记》要求评价作者是否“为放牛赋予意义”,需从文本细节(如放牛场景的平实描写)中推导答案,避免模板化答题。2. 文体特征的交叉融合
散文化小说(如废名《竹林的故事》)和小说化散文(如《到橘子林去》)的界限模糊,需关注“形散神聚”“诗化叙事”等跨文体特征。3. 语言与主题的关联性分析
高频题型如“语言风格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例:分析《牵风记》中古琴描写的文化隐喻),需从用词选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多维度展开。四、备考建议
1. 强化文本细读能力:关注语言细节(如动词、形容词的精准使用)和整体风格,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效果。
2. 掌握高频术语:熟记“豪放/柔婉”“质朴/华丽”“幽默/冷峻”等风格术语,并积累典型例题的答题角度。
3. 训练多角度思维:从“用词—句式—修辞—结构—主题”链条式分析语言风格,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性。
4. 关注新题型:如“文学短评写作”(2023年新高考Ⅰ卷)要求围绕关键词(如“河流”“回忆”)展开分析,需将语言风格与主题、结构综合考量。
通过以上策略,考生可更精准地把握散文与小说语言风格的考查方向,提升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能力和答题规范性。
推荐文章
高考报名号安全保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2025-05-17如何利用分数线选择合适的院校
2024-10-31专业排名数据过时怎么办高考生如何获取最新信息
2025-05-10高考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有哪些
2025-02-26高考服从调剂的优势与劣势
2025-02-01雕塑专业高考考试内容与就业前景如何评估
2025-08-19新高考模式下地域因素对院校梯度排序的指导意义
2025-04-2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考报考前景分析
2025-07-27高中学业规划如何影响高考成绩
2024-11-04高考中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模式的综合应用题解析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