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观核心内容的直接考查

1. 利他主义与服务大众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强调服务对象的利益优先。高考题常通过情境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者“服务大众”理念的理解。例如:

  • 题目可能描述社会工作者为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服务,要求学生分析其行为体现的价值观(如网页57提到“利他主义是核心”)。
  • 例如:“某社区工作者长期为独居老人提供关怀服务”体现了“服务大众”的价值观。
  • 2. 尊重与接纳

    社会工作者需尊重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接纳其背景与选择。相关题目常涉及“非评判”和“个别化”原则。例如:

  • 题目可能给出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时,如何避免偏见并采取个性化服务(如网页35中题33的解析)。
  • 例如:“面对同性恋者的求助,社工热情接待而非歧视”体现了“尊重与接纳”。
  • 二、操作原则在困境中的应用

    1. 保密与隐私保护

    高考题常设计涉及隐私权的困境,如社工是否应公开服务对象的敏感信息。例如:

  • 题目描述社工得知服务对象有未公开的疾病或家庭矛盾,需判断是否符合保密原则(如网页28中题6的案例)。
  • 例如:“独居老人摔倒后要求社工保密,是否应告知其子女”考查保密与安全风险的平衡。
  • 2. 当事人自决与家长制冲突

    强调服务对象自主决策权,避免社工过度干预。例如:

  • 题目可能涉及社工是否应替服务对象做决定(如网页35题39中社工协助分析而非代决)。
  • 例如:“社工帮助家庭矛盾中的成员沟通,而非直接建议离婚”体现“自决原则”。
  • 三、价值观在具体服务场景中的体现

    1. 个别化与非评判

    高考题通过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如何根据服务对象的独特需求制定方案。例如:

  • 题目描述社工为不同背景的儿童设计个性化夏令营活动,体现“平等参与”原则(如网页12题2的解析)。
  • 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与社区活动被特殊对待是否合理”考查个别化与平等的平衡。
  • 2. 社会正义与公平

    通过社会政策或资源分配的情境题,考查学生对“践行社会公正”的理解。例如:

  • 题目可能涉及社工为弱势群体争取住房救助或教育资源(如网页35题35的解析)。
  • 例如:“社工推动社区为残障人士增设无障碍设施”体现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 四、难题与综合能力考查

    1. 人情与法制的冲突

    高考题常设计社工在家庭矛盾或社区纠纷中如何平衡情感与规则。例如:

  • 题目描述社工面对亲友请求时是否应优先遵循职业规范(如网页35题38的案例)。
  • 例如:“社工是否应接受服务对象的礼物”考查职业边界与规范。
  • 2. 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要求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既体现价值观引导,又保持专业客观。例如:

  • 题目可能要求评价社工在服务中是否将个人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如网页35题37的解析)。
  • 五、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1. 情境化与开放性

    近年高考题倾向于通过复杂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结合社会热点(如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设计题目(如网页61、73提到的现代化路径)。

  • 例如:“社工利用数字技术为农村儿童提供教育支持”体现创新与公平的结合。
  • 2. 思维品质与批判性分析

    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记忆知识点,还需展示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如分析困境的多重影响(如网页1提到“强化思维品质考查”)。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形式以案例分析情境应用题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核心价值(如利他主义、社会公正)和操作原则(如保密、自决)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备考时需结合真题训练,强化对困境的辩证分析能力,并关注社会热点与政策导向的结合(如共同富裕、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