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维度,近年来在高考政治中逐渐成为延伸考点,其考查方向既涉及课本核心知识的迁移,也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以下是结合新课标要求和真题趋势总结的延伸考点及备考策略:
一、核心考点与教材关联
1. 政治生活模块
《网络安全法》体现国家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能,强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空间主权”等(《网络安全法》第5、21条)。例如,2024年高考第40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发展的关系,需结合网络安全对产业链安全的保障作用。
法律要求公民不得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法》第12条),同时保障公民举报权(第14条)。此类知识点常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结合考查。
2. 经济生活模块
网络安全法规范网络产品和服务(如数据收集需用户同意),体现国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可联系“市场规则”“企业社会责任”等知识点,例如2024年真题中“促进消费政策”与数据安全的关系。
法律鼓励技术创新(《网络安全法》第16、18条),支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需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分析。
3. 哲学生活模块
网络安全治理体现“对立统一规律”,如自由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例如“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2024年真题第39题),可类比网络治理中的系统优化。
法律反映网络时代的社会存在,如“清朗行动”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4. 法律与生活模块
真题中常以案例形式考查《网络安全法》与《民法典》的交叉点,如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诽谤等(如2022年浙江卷第12题)。
企业需履行数据安全义务,违约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如2021年真题中的服务合同纠纷)。
二、时政热点与命题角度
1. 国家安全观:
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例如防范数据泄露对经济安全的威胁。
2. 数字中国与治理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化发展,需从“宏观调控”“社会治理共同体”角度分析网络安全法的配套措施。
3. 青少年网络保护: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可联系“文化功能”“教育强国”等考点,如2024年真题中“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意义。
三、备考策略
1. 基础整合:
熟记《网络安全法》核心条款(如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义),梳理法律与教材的对应关系(如必修2“市场秩序”、必修3“法治”)。
2. 案例迁移:
积累典型司法案例(如“人脸识别第一案”“APP过度索权处罚”),用于主观题论证。
3. 题型训练:
4. 时政链接:
关注年度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网信办专项行动(如“清朗·2025”),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依法治网”等主题。
四、真题示例与答题逻辑
例题(模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意义。
答题要点:
1. 国家治理角度:完善法律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网络安全法》第3、8条)。
2. 公民权利角度:保障隐私权、知情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12、14条)。
3. 国际竞争角度: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增强国际话语权(第7条)。
4. 哲学支撑角度: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法治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知识整合与热点关联,考生可系统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在高考中的延伸逻辑,实现从“死记法条”到“活用原理”的跨越。















































推荐文章
如何理解各省高考录取线的差异
2024-10-27对医学感兴趣的高考生需了解哪些报考要点
2025-05-192025年高考成绩何时可查询具体科目得分
2025-04-30调剂后学习方法的调整
2024-12-18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
2024-12-12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策略有哪些
2025-02-02软件工程专业的必备技能是什么
2024-11-09高考生如何选择传媒专业的热门方向
2025-06-29浙江音乐高考录取分数线查询方法有哪些
2025-03-31机械工程五大应用领域对高考选科有何要求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