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伪造高校信息,混淆教育类型

  • 虚假学校名称:诈骗分子常使用与正规高校名称相似的虚假大学名称,例如“中国邮电大学”“首都经济贸易管理学院”等,利用名称混淆视听。
  • 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假通知书可能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形式出现,冒充普通高等教育录取。
  • 2. 提前发放通知书,抢占时间差

  • 非法分子会在正规录取批次开始前,抢先寄送伪造的通知书,利用考生及家长的急切心理诱导缴费。
  • 3. 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 指定银行账户缴费:假通知书中常附带要求考生将学杂费、住宿费等汇入指定私人账户,且以“逾期不候”等话术施压。
  • 诱导点击链接或下载APP:部分诈骗会通过短信、邮件发送虚假查分或缴费链接,窃取个人信息或植入木马病毒。
  • 4. 缺少官方标识和关键信息

  • 无校长签名或公章:正规录取通知书需加盖高校公章并由校长签发,假通知书可能缺少签名或使用伪造印章。
  • 信息与官方渠道不符:假通知书中的学校代码、专业名称、录取层次等信息与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结果不一致。
  • 5. 邮寄方式可疑

  • 非EMS专递:正规录取通知书通过邮政EMS专用通道寄送,需考生凭身份证、准考证签收;假通知书可能通过普通快递或无明确物流信息的方式寄送。
  • 6. 考生未报考相关学校

  • 若考生从未填报某校志愿却收到其通知书,需高度警惕,此类情况多为诈骗。
  • 7. 学籍无法查询

  • 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普通高校录取学生均需在“学信网”注册学籍。若收到通知书后无法在学信网查到学籍信息,则为虚假录取。
  • 防范建议

  • 核查学校资质:通过教育部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查询高校名单,确认学校是否具备招生资格。
  • 验证录取信息: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官方APP核对录取结果,确保与通知书内容一致。
  • 警惕转账要求:任何要求提前缴费的行为均属违规,学费应通过学校官方渠道缴纳。
  • 查询物流信息:通过“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众号或国务院客户端追踪通知书物流状态。
  • 若发现可疑情况,可立即向当地教育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