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律与物质酸性/碱性比较是高频考点,解题时需结合周期表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实验事实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解题技巧及示例:
一、元素周期律与酸碱性的基本规律
1.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示例:第三周期中,NaOH > Mg(OH)₂ > Al(OH)₃(碱性逐渐减弱)。
示例:HClO₄ > H₂SO₄ > H₃PO₄(酸性逐渐增强)。
2.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示例:第ⅠA族中,KOH > NaOH > LiOH(碱性逐渐增强)。
示例:第ⅦA族中,HCl > HBr > HI(稳定性递减);HClO₄ > HBrO₄ > HIO₄(酸性递减)。
二、解题技巧与关键点
1. 明确题目考查方向
2. 利用周期表定位元素
3. 特殊规律与例外处理
4. 实验事实辅助判断
示例: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冷水不反应,说明金属性Na > Mg。
三、高频题型及应对策略
题型1: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1. 确定元素周期位置(周期、族)。
2. 根据同周期/主族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
3. 结合实验事实或已知数据验证。
题型2:比较氢化物的酸性或稳定性
题型3:盐类溶液的酸碱性比较
四、易错点与避坑指南
1. 混淆最高价与非最高价含氧酸
2. 忽略氢键对酸性的影响
3. 未考虑实验条件差异
五、真题演练(参考思路)
例题: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递增,其中Y的单质是空气主要成分,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3倍,W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判断HXO₃与HZO₃的酸性强弱。
1. Y为N,Z为O,X可能为C,W为Na。
2. 非金属性O > C → HZO₃(HNO₃)酸性强于HXO₃(H₂CO₃)。
通过系统掌握周期律、结合实验事实和特殊规律,此类题目可高效破解。建议多练习真题(如网页1、11、16中的例题),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推荐文章
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
2024-10-22高考经济题中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分析
2025-06-26什么是文学中的叙事技巧
2025-01-18议论文结尾升华:用自我反思提升思想格局
2025-03-12如何查询河南省高校的招生简章
2024-12-13工程力学专业是否值得推荐高考生需关注哪些就业领域
2025-06-05高考成绩与未来职业竞争力的关联性分析
2025-03-15如何提升专科专业的实践能力
2025-01-26高考作文素材应用自查:如何精准匹配论点
2025-07-14高考志愿填报后的专业调剂流程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