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目进补的常见误区及风险

1. 过度依赖保健品,忽视日常饮食

部分家长认为保健品能快速提升记忆力或抗疲劳,但大多数保健品的效果有限,且可能成为“安慰剂”。例如,市面上的补脑口服液可能含有兴奋性成分(如咖啡因),短期内看似提神,但长期服用会导致失眠、情绪波动甚至生物钟紊乱。

2. 大补药材引发不良反应

人参、鹿茸等药材易导致上火、口干舌燥、流鼻血等问题,尤其是体质偏热的考生。中药补品如安神补脑液可能因成分复杂(如鹿茸、何首乌)引发过敏或代谢负担。

3. 过量摄入营养素导致中毒或代谢失衡

某些保健品(如维生素A、D)若超过耐受量,可能引发中毒症状;深海鱼油中的DHA过量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或出血倾向。

4. 干扰正常作息与心理状态

部分助眠类保健品含GABA或褪黑素,可能引起次日嗜睡、注意力下降,反而影响考场发挥。

二、科学营养补充建议

1. 优先通过饮食补充关键营养

  • 蛋白质:鸡蛋、牛奶、鱼类、瘦肉等可提供优质蛋白,促进神经递质合成。
  • 碳水化合物:全谷物、燕麦等主食为大脑提供葡萄糖,维持思维活跃度。
  • 维生素与矿物质:绿叶蔬菜、水果(如猕猴桃、香蕉)富含维生素C和B族,坚果(核桃、杏仁)补充镁和磷脂,有助于缓解疲劳。
  • 2. 谨慎选择保健品,遵医嘱使用

  • 若需补充,建议选择成分明确、剂量可控的产品(如深海鱼油、复合维生素),避免含激素或兴奋剂成分的保健品。
  • 睡眠问题可通过补充镁片(调节神经)或茶氨酸(舒缓情绪),而非依赖物。
  • 3. 保持饮食规律与清淡

  • 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尝试新奇食材,以防肠胃不适。考前一周减少油炸、辛辣食物,以易消化、少盐少油的餐食为主。
  • 适当增加餐次(如课间加餐),选择酸奶、水果、坚果等小份健康零食。
  • 三、专家提醒

  • 保健品并非“提分神器”:智力水平和考试成绩无法通过短期进补显著提升,过度营销的“补脑”功能缺乏科学依据。
  • 关注心理健康:考前焦虑可通过运动(如晨跑、拉伸)和冥想缓解,而非依赖药物。
  • 警惕虚假宣传:国家规定保健品不得宣称“提高智力”“抗疲劳”等功效,家长需理性选择正规渠道产品。
  • 高考前应遵循“温和进补、均衡饮食”原则,避免因盲目服用保健品加重身体负担,反而影响考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