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中政治学原理的常见考点主要围绕《政治生活》模块展开,结合考试大纲和近年命题趋势,以下为高频考点及核心内容
一、国家与公民
1. 国家性质与公民权利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强调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权、监督权、民主决策途径(如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如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政治权利与义务:如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以及维护国家安全、遵守法律等义务。二、职能与权力运行
1. 职能与责任
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依法行政与权力监督:要求依法行使权力,接受人大、司法机关、社会舆论等监督。服务型建设: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创新手段提升行政效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2. 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
强调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如监督权),依法决策,体现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三、政治制度与民主形式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的法律地位、职权(立法权、监督权等),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以及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原则: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国家权力统一行使。2. 政党制度与多党合作
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以及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3. 民族区域自治与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宗教事务的自主管理。四、国际政治与外交
1. 国际关系与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际组织的角色(如联合国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实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 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基本目标(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贡献(如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一带一路”)。五、政治核心素养与能力要求
1. 政治认同
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结合时政热点(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2. 科学精神与辩证思维
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3. 价值判断与选择
考题常结合社会热点(如共同富裕、数字经济),要求考生从多角度论证政策的合理性。六、高频命题方向(附例题)
选择题:如“某地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现了的哪一职能?”(答案:服务型)。简答题: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依据(联系唯物论与可持续发展观)。材料分析题:结合国际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论述中国的外交政策意义。复习建议
1. 构建知识框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政治生活》四部分(公民、、制度、国际)的逻辑关系。
2. 关注时政热点:如党的二十大、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结合教材理论分析。
3. 规范答题模板:如意义类、措施类题目需分主体(国家、、公民)分层作答。
通过系统掌握上述考点,结合真题演练和时政分析,可有效提升政治学科成绩。
推荐文章
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2025-02-25浙江大学物理专业的科研项目有哪些
2024-12-10如何解读赋分表中的志愿填报指导
2025-02-0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5-02-03哪些情况不建议申请高考成绩复核
2025-08-16低分专业选择:实习机会与职业发展解析
2025-04-06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2025-02-23高考严、高考多严格
2023-12-23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什么
2025-02-15等级赋分制度下的高考成绩如何换算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