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期间,为确保考生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采用了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技术,结合智能化设备和人工审核流程,构建了严密的身份核验体系。以下是主要技术手段及措施:

1. 人脸识别技术

  • 入场验证:考生进入考场时需通过人脸识别设备,系统将现场抓拍的照片与报名时采集的身份证照片、学籍信息进行比对,确保人证一致。例如,河南高考适应性演练中,考生需通过人脸比对验证身份,若三次验证失败则会拍照留存,供后续人工核验。
  • 志愿填报与确认:在志愿填报阶段(如广东春季高考),考生需通过人脸比对完成志愿确认,防止他人冒用身份操作。
  • 2. 指纹验证技术

  • 部分考场使用指纹识别设备,考生需在指定设备上按压指纹,系统与报名时录入的指纹信息匹配后方可入场。此类技术常用于双重验证场景,与人脸识别形成互补。
  • 3. 智能安检门与金属探测仪

  • 智能安检门:在考点入口处设置智能安检门,检测考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如手机、智能手表等),同时通过身份关联设备触发报警,防止行为。
  • 二次安检:连续参加多场考试的考生需重新通过金属探测仪安检,确保中途未违规携带设备。
  • 4. 二维码与身份证核验

  • 二维码扫描:考生需扫描体检引导单或准考证上的二维码,系统自动调取后台数据库信息,核对考生身份与考试资格。例如,富顺县高考体检通过扫码实现快速身份验证。
  • 身份证真伪核查:报名阶段要求考生提供有效身份证,系统通过联网核查验证身份证真伪,防止伪造证件。湖南省明确要求考生身份证需在有效期内,并与户口簿信息完全一致。
  • 5. 多环节数据联动与人工审核

  • 报名阶段验证:考生在注册报名系统时需绑定手机号、填写身份证信息,系统自动校验学籍、户籍等数据,异常情况需线下审核。
  • 考后复核:考场视频监控全程记录考生行为,可疑情况可通过录像回溯核验。例如,河南高考明确违规行为可通过视频回放认定。
  • 特殊场景人工介入:对于验证失败的考生(如指纹或人脸比对不匹配),监考员会进行人工核验,并留存照片备查。
  • 6. 生物信息与动态验证码结合

  • 动态验证码确认:在志愿填报等关键操作中,考生需通过短信验证码或人脸比对完成确认,确保操作者为本人。
  • 总结与趋势

    当前高考身份验证技术正向智能化、多模态方向发展,融合生物识别(人脸、指纹)、物联网(智能安检)和大数据校验,形成“线上+线下”“机器+人工”的全流程防控体系。未来可能进一步引入声纹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提升核验效率和准确性,确保考试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