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考查形式通常以案例分析题为主,结合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能力。以下结合近年真题及命题趋势,总结其考查形式与要点:

一、 案例分析题的常见考查方向

1. 疫情调查与防控措施设计

  • 题目常模拟真实疫情场景(如校园甲肝、流感爆发),要求考生分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并提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例如:
  • 结合网页1和网页10中的制度,设计校园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方案,需包括课堂教学、宣传载体(如广播、微信公众号)、实践活动(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
  • 根据网页37中的案例,回答如何通过晨检、消毒隔离、疫苗接种等流程阻断疫情传播,并强调健康教育在早期发现中的作用。
  • 2.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 要求考生根据数据(如发病率下降率、学生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评估健康教育项目的有效性。例如:
  • 分析某校开展传染病防控课程后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表现,结合网页1中的“多途径教学能力建设”(如在线课程开发、讲座)提出改进建议。
  • 3. 跨学科综合应用

  • 结合生物学、社会学的知识,考查传染病防控的跨学科实践。例如:
  • 从病毒传播机制(生物学)切入,设计针对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策略(如流感季的口罩使用、通风要求)。
  • 二、 选择题与简答题的考查重点

    1. 基础概念辨析

  • 如区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增强健康意识、纠正不良行为)与“传染病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考查网页36中的《传染病防治法》相关内容,如甲类传染病的类型、疫情报告流程等。
  • 2. 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 多选题常列举具体措施,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心理咨询等(参考网页1中的“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内容)。
  • 判断正误题涉及“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如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 结合网页37中的案例,考查学生对晨检制度、隔离措施、复课标准等流程的掌握。
  • 三、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1. 贴近真实情境与社会热点

  • 近年高考强调“情境化命题”,如新冠疫情、校园聚集性传染病等。需掌握网页1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管理”措施(如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
  • 2. 强化逻辑推理与方案设计能力

  • 例如:根据某社区的传染病暴发数据,设计包含健康教育、环境改善、政策支持的“综合防控方案”。
  • 3. 注重跨学科融合

  • 如将传染病防控与统计学结合(分析疫情数据趋势),或与信息技术结合(设计健康教育APP的功能模块)。
  • 四、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改编自网页37案例):

    某中学暴发甲肝疫情,累计病例115例,调查发现供餐公司为传染源。请回答:

    1. 疫情调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2. 应采集哪些样本?如何储运?

    3. 设计包含健康教育的防控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1. 调查准备:成立多学科小组(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制定计划、准备物资(采样工具、宣传资料)。

    2. 样本采集:血液(检测抗-HAV IgM)、环境样本(食物、水);血样需冷藏/冷冻运输。

    3. 防控措施

  • 暂停供餐,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 开展卫生宣教(如手卫生、疫苗接种);
  • 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普及甲肝预防知识。
  • 五、 复习策略

    1. 梳理核心知识点:传染病分类(如甲类、乙类)、防控三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 模拟案例分析:练习网页37、网页74中的疫情处置流程,强化逻辑链。

    3. 关注政策文件: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法律责任与制度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高考对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考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多维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