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录阶段考生档案状态确认

1. 未被录取且接受调剂的考生

  • 若考生在正常批次录取中因专业未满或分数不足被退档,但勾选了“服从调剂”,需确认档案是否已退回省级招办。此时考生可参与补录。
  • 档案状态查询: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指定平台查询档案是否为“自由可投”状态。
  • 2. 已被调剂录取的考生

  • 若考生在正常录取中已被调剂至某院校专业组内的其他专业,则档案已投至该校,不再参与补录。
  • 二、补录操作流程

    1. 公布补录计划

  • 省级招办会在官网发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及专业名单,考生需及时关注补录信息(通常在正常批次录取结束后1-2天内)。
  • 2. 填报补录志愿

  • 志愿填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志愿填报系统,重新选择院校专业组及专业。每个志愿通常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
  • 调剂范围:补录阶段的调剂仅限同一院校专业组内未招满的专业,不会跨组调剂。
  • 3. 投档与录取

  • 投档规则:招办按平行志愿原则,根据考生分数和志愿顺序投档至补录院校。若考生分数达到投档线且服从调剂,院校需在专业组内优先调剂录取。
  • 退档风险:若考生不服从调剂或身体条件不符,仍可能被退档,且退档后无法再参与后续补录。
  • 4. 档案移交

  • 电子档案:由省级招办直接投递至补录院校。
  • 纸质档案:考生需凭录取通知书到原高中或县(区)招办领取密封档案,入学时交至新院校。
  • 三、注意事项

    1. 时间紧迫性

  • 补录填报时间通常仅有1天甚至数小时,需密切关注招办通知,避免错过机会。
  • 2. 调剂与专业选择

  • 补录阶段尽量选择有缺额且符合自身分数的专业组,降低调剂风险。若服从调剂,可能被分配至冷门专业,需提前了解院校调剂政策。
  • 3. 特殊考生档案处理

  • 复读生:若复读后参与补录,需确保学籍档案已从原录取院校退回,否则可能影响补录资格。
  • 异地考生:非户籍地考生需符合当地补录政策(如北京限制非京籍考生仅能报考高职院校)。
  • 4. 信息验证

  • 补录院校的招生章程需仔细阅读,部分院校可能要求附加材料(如体检报告、外语成绩单等)。
  • 四、常见问题解答

  • Q:补录阶段是否还能跨批次调剂?
  • A:不能。补录仅限当前批次未完成计划的院校,且调剂仅在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

  • Q:补录后对原录取结果是否有影响?
  • A:若补录成功,原退档或未录取状态自动失效,档案移交至新院校;若补录失败,可参与下一批次录取或征集志愿。

    通过以上流程,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填报补录志愿,最大限度利用调剂机会完成录取。建议提前联系招办或院校确认细节,避免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