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作文中,例证是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的核心要素。如何精准运用例证,使其既贴合主题又展现思想深度?以下从选例、剪裁、分析到积累,总结六大法则:
一、选例精准:贴合论点,避免堆砌
1. 紧扣中心论点
例证需与论点形成直接关联,切忌“万能素材”的滥用。例如,若论述“逆境中的坚持”,选择史铁生截瘫后坚持写作的事例时,需突出其面对命运打击时的心理转变与精神升华,而非泛泛描述其成就。
反例警示:若主题为“创新”,却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老套案例,易显陈旧;可替换为近年科技突破(如量子计算团队)或小众人物(如敦煌壁画修复者的创新技法)。
2. 典型性与新颖性结合
二、剪裁素材:详略得当,突出核心
1. 简例铺排,详例点睛
2. 结构公式化提炼
按“谁(在何情境下)+ 做了什么(体现何种品质)+ 结果/影响”的模式剪裁。例如:“王亚平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坚持实验,以女性特有的坚韧拓展人类认知边界,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航天精神。”
三、分析例证:深化逻辑,避免罗列
1. 因果分析法
揭示例证与论点的内在联系。例如:“正是因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中华文明的血脉才得以延续——个体的坚守铸就了文化的丰碑。”
2. 假设对比法
通过逆向假设增强说服力。例如:“若苏轼在贬谪中沉溺于失意,何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正是他选择以诗酒释怀,才让逆境成为精神的沃土。”
3. 辩证升华法
在正例后补充反例,形成张力。例如:“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彰显自主创新的力量,反之,某些企业依赖进口技术终陷被动——创新是生存之本。”
四、结构布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1. 分论点框架下的例证分配
2. 首尾呼应中的例证回扣
开头以名言引入,结尾用同一人物的升华句呼应。例如:开头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结尾以当代扶贫干部的事例回扣“忧乐精神”的当代实践。
五、积累策略:分类整理,活学活用
1. 主题分类法
按“家国情怀”“科技创新”“文化自信”等高频主题整理素材库,每个主题储备3-5个经典案例+2-3个时新案例。
示例:
2. 多维拓展法
同一人物可多角度解读。例如,李白既可论证“浪漫与自由”,也可关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行路难》中的挣扎与超越)。
六、避坑指南:常见误区与修正
1. 误区1:例证冗长,以叙代议
修正:压缩叙述,强化分析。例如,将“爱迪生失败千次发明电灯”精简为“爱迪生以千次实验诠释‘失败是成功之母’,其价值不在结果,而在对科学精神的极致追求。”
2. 误区2:例证同质化
修正:组合不同领域案例。如“科学(爱因斯坦)+艺术(贝多芬)+文学(鲁迅)”多元论证“逆境中的创造力”。
3. 误区3:忽视反面例证
修正:适当引入反例增强思辨。例如,对比“鸿星尔克因爱国情怀爆红”与“某些品牌因辱华遭抵制”,论证“民族认同与商业的平衡”。
例证的精准运用需兼顾“选材之精”“剪裁之巧”“分析之深”。平日积累时,建议建立“主题+人物+金句”的三维素材库,并定期模拟写作训练,将素材灵活嵌入不同论点框架中。唯有如此,方能在考场中游刃有余,以例证为刃,破题立论,直击高分。


































推荐文章
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与河南考生成绩分布有何关联
2025-03-26高考体检报告中不宜就读标注对职业发展有何影响
2025-03-16学:学与道德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2025-03-05智能制造方向对机械工程高考生的职业规划有何影响
2025-10-06江西高考志愿填报账号安全退出与二次登录流程
2025-07-26国际合作专业如何助力高考生拓宽国际视野
2025-04-15文科生选择什么专业更好
2024-11-04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平衡专业选择与未来学历价值
2025-08-05高考志愿填报中地域因素应如何考量
2025-03-12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高考中的对比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