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落地,大连作为辽宁省内重要城市,考生需重点关注以下志愿填报策略调整:

一、志愿填报模式与规则调整

1. 填报单位变化

  • “专业类+院校”模式:考生需以“1个专业类+1所院校”为一个志愿单位,取代传统以院校为单位的填报方式。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类+大连理工大学”为一个独立志愿,考生需精准匹配选科要求(如物理+化学)。
  • 平行志愿数量增加:本科批次最多可填报112个平行志愿,高职专科批60个,大幅扩展选择空间,但需科学规划梯度。
  • 2. 批次合并与录取规则

  • 取消一二本批次:所有本科院校合并为同一批次,考生需更细致甄别院校层次,避免因信息偏差导致“高分低录”。
  • 投档原则:普通批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提前批(如军校、公费师范生)仍保留顺序志愿,首志愿至关重要。
  • 二、核心策略调整

    1. 选科匹配成为关键

  • 理工类专业门槛提高:如临床医学、计算机类等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必选,历史组考生无法填报。
  • 规避无效志愿:需通过官方系统(如“圆梦志愿APP”)核查专业组选科限制,避免因选科不符导致退档。
  • 2. 梯度分配更需精细化

  • 冲稳保比例优化:建议冲(10%-20%)、稳(40%-50%)、保(30%-40%)合理搭配。例如,大连考生可冲刺东北财经大学热门专业组,稳妥选择辽宁师范大学优势学科,保底本地特色院校(如大连海洋大学)。
  • 保底“双保险”:至少预留5个绝对稳妥志愿,优先选择大连本地院校(如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因其招生计划多且录取分相对稳定。
  • 3. 专业选择与就业导向

  • 冷热门专业平衡:避免盲目追逐人工智能、金融等竞争激烈领域,可关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养老医疗)或本地产业需求(如大连海事大学的船舶工程)。
  • 职业规划前置:结合大连产业特点(如航运、IT、装备制造),优先选择理工科专业(如机械、自动化)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 三、工具与数据运用

    1. 等效分数转换法

  • 根据模考成绩换算全省位次,参考近三年大连高校录取数据(如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物理组最低位次为全省前8000名),动态调整志愿梯度。
  • 2.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量

  • 大连新高考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参考,考生需在高中阶段积累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经历,增强竞争力。
  • 3. 利用官方辅助系统

  • 辽宁省教育考试院优化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支持按分数、选科、地域等条件筛选院校专业组,考生可结合“圆梦志愿APP”生成个性化方案。
  • 四、本地化注意事项

    1. 关注大连政策特殊调整

  • 外语听力考试时间调整:2025年起听力考试仅6月一次,需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 指标到校政策优化:随迁子女可享受省级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资格,录取分差控制在统招线下45分以内。
  • 2. 本地高校资源利用

  • 大连拥有多所特色高校(如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考生可优先填报其优势专业组(如海事管理、经济学),并关注新增专业(如智能科学与技术)。
  • 2025年大连新高考志愿填报需以“精准选科+梯度分配+数据驱动”为核心,结合本地政策和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平行志愿数量优势,兼顾兴趣与就业,科学规避风险。考生需提前模拟填报,反复验证方案合理性,确保志愿表既有冲刺理想院校的空间,又筑牢保底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