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1. 原理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基于DNA半保留复制原理,通过体外模拟DNA复制过程,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指数级扩增。其核心是通过温度调控实现变性、复性(退火)、延伸的循环。

2. 步骤

  • 变性:加热至90~95℃,使双链DNA解链为单链模板。
  • 退火:降温至50~65℃,引物与模板单链的互补序列结合。
  • 延伸:升温至72℃,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3'端延伸合成新链。
  • 3. 反应体系

    包括模板DNA、引物(两种)、耐高温DNA聚合酶、dNTP、缓冲液(含Mg²⁺)等。其中,引物设计是关键,需满足以下条件:

  • 与模板两端序列互补;
  • 避免引物自身或引物间形成二级结构;
  • GC含量40%~60%,长度通常15~30 bp。
  • 二、PCR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1. 基因诊断的核心技术

    PCR可用于快速扩增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合荧光探针凝胶电泳检测目标序列是否存在。例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通过荧光信号判断病毒RNA的存在。

    2. 特异性与灵敏度

  • 特异性:由引物决定,引物与目标序列的精准配对确保扩增产物的唯一性。
  • 灵敏度:可检测极微量的DNA(如单个拷贝),适用于早期感染诊断。
  • 3. 常见应用场景

  • 遗传病检测: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等单基因病的基因突变筛查。
  • 传染病诊断:如HIV、HPV的核酸检测。
  • 法医学:通过扩增STR序列进行个体识别。
  • 三、高考高频考点

    1. PCR与体内DNA复制的区别

    | 对比项 | PCR | 体内DNA复制 |

    ||-|--|

    | 解链方式 | 高温变性(无需解旋酶) | 解旋酶催化解链 |

    | 引物类型 | DNA引物 | RNA引物 |

    | | Taq DNA聚合酶(耐高温) | DNA聚合酶、解旋酶等 |

    | 温度条件 | 循环变温(高温变性,低温退火) | 恒定体温环境 |

    | 产物连续性 | 两条链均连续合成 | 一条链连续,另一条链不连续(冈崎片段) |

    2. 循环次数与产物计算

  • 公式:产物数量 = 2ⁿ(n为循环次数)。
  • 第3次循环后开始出现两端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段。
  • 引物消耗量:需消耗(2ⁿ+1
  • 2)个引物。
  • 3. 实验操作易错点

  • 假阳性:可能因试剂污染或引物设计不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 假阴性:模板量不足、引物失效或反应条件错误(如退火温度过高)。
  • 4. 荧光定量PCR技术

  • 利用荧光探针(如TaqMan探针)实时监测扩增产物,通过Ct值(达到荧光阈值的循环数)定量目标DNA浓度。
  • 四、真题演练示例

    例题:设计一对引物扩增某基因片段,已知模板链序列为5'-ATGC...(中间序列)...CGTA-3'。

    要求:写出两种引物的序列,并说明设计依据。

    答案

  • 引物1:5'-ATG...-3'(与模板链5'端互补);
  • 引物2:5'-TACG...-3'(与互补链的5'端互补)。
  • 依据: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因此引物需与模板链的3'端互补。

    五、总结

    PCR技术的核心考点包括原理、步骤、引物设计、与体内复制的区别、应用场景及实验分析。基因诊断的考察常结合临床案例(如病毒检测)或实验设计(如引物选择),需重点掌握循环次数计算、产物类型分析及错误原因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