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中在结合新高考政策设置语文拓展课程时,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要求及高考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性设计。以下是结合烟台本地政策及新高考特点的具体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模块设计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开设“情境化语言实践课”,结合新高考语用题的情境化考查特点,设计生活场景任务(如辩论、采访、广告文案创作),强化语法、标点、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开发“跨媒介表达课程”,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如短视频脚本创作、多模态文本分析,提升学生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引入“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聚焦高考论述类文本和作文的思辨要求,通过群文阅读(如多观点对比分析)和逻辑推理训练,培养论证能力。设置“学术研习课”,对接高校“强基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融入烟台本地文化研究(如胶东红色文化、海洋文化)。3. 文化传承与审美鉴赏
开设“中华经典研读”选修课,结合《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整本书阅读要求,设计专题研讨(如儒家思想与当代价值),强化传统文化深度理解。开发“地域文化探究项目”,组织学生调研烟台非遗(如海阳大秧歌、胶东剪纸),通过报告撰写与展示活动提升文化自信。二、对接新高考命题特点的专项课程
1. 多文本阅读与整合训练
针对高考“一拖三”语用题型,设计“群文速读课”,训练学生快速提取关键词、辨析文本逻辑关联,并结合烟台特色文本(如张炜作品)进行实践。2. 文言文与古诗文拓展
构建“文言文主题研习”课程,以历史人物传记(如戚继光)为切入点,通过对比阅读(正史与地方志记载差异分析)提升文言翻译与历史思辨能力。开发“诗歌意象解码”工作坊,结合烟台山海景观(如蓬莱阁、昆嵛山),引导学生创作山水诗并赏析古典诗词中的地域意象。三、校本化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
1. “互联网+语文”混合式学习
依托烟台教育云平台,建设“线上阅读社区”,设置分级阅读任务(如每月30万字阅读量),配套AI智能批改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反馈。2. 学科融合实践课程
设计“语文+科创”项目,如“烟台智慧港口建设中的语言沟通策略研究”,整合应用文写作、数据图表解读等技能,培养复合型能力。3. 评价体系创新
采用“过程性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如《烟台方言保护计划》)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对接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要求。四、教师能力提升与教研支持
跨校教研联盟:建立烟台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联盟,共享拓展课程资源(如莱州一中的优生培养方案、烟台二中的整本书阅读案例)。高校协同机制:与鲁东大学文学院合作开发“高中-大学衔接课程”,重点突破学术性阅读与思辨写作难点。烟台高中语文拓展课程的设置需立足新高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导向,通过模块化设计、校本化实施及评价创新,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具体案例可参考《烟台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中的“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以及山东省新高考“3+3”模式下课程实施方案。
推荐文章
申请退档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025-10-14教育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专业
2024-12-06什么是矩阵及其应用
2025-01-30新晋双一流学科对2025年高考录取有何影响
2025-06-16西北师范大学网络安全专业对编程能力要求高吗高考生必看
2025-06-13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精准定位山西大同大学录取分数线
2025-04-13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识别学校的真实学术氛围
2025-04-30艺术类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填报策略有何区别
2025-03-20心理调适方法在高考备考论文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案例
2025-10-24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高考志愿填报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