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中的“内部指标”是典型的诈骗手段,不可信。以下结合官方信息和案例,分析其不可信的原因及识别方法:
一、为何“内部指标”不可信?
1. 政策层面无依据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公布,所有录取均通过公开渠道完成,不存在“内部指标”“预留名额”等非正规渠道。未公布的招生计划不得安排招生,未完成的计划需通过公开征集志愿补录。
2. 案例证实为骗局
多地已出现因轻信“内部指标”导致财产损失的案件。例如,江西省某考生因分数未达标被彭某某以“购买入学指标”为由诈骗4万余元,最终彭某某被判刑;陕西张某某因缴纳“内部指标”定金后发现被骗。这些案例表明,所谓“内部渠道”实为非法敛财手段。
3. 高校招生流程透明
正规录取需经过省级招办审核,高校需公示录取名单并加盖公章及校长签名。任何绕过公开流程的“私下操作”均属违法。
二、如何识别“内部指标”骗局?
1. 警惕“特殊承诺”话术
若对方声称“花钱可降分录取”“保送名校”“有内部关系”等,均为诈骗常见话术。
2. 核查招生信息渠道
3. 注意录取通知书细节
4. 拒绝转账要求
所有正规招生均不收取“指标费”“保证金”等费用。若要求提前转账或提供银行账号,应立即报警。
5. 警惕混淆学历类型
不法分子可能用成人教育、自考等非全日制学历冒充普通高等教育。考生需明确录取类型,避免被“偷换概念”。
三、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1. 保存证据: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材料。
2. 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3. 官方渠道申诉:通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考试院举报渠道反映情况。
总结
高考招生全程公开透明,不存在任何“内部操作”空间。考生及家长应通过省级招办、高校官网、教育部平台等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对“特殊渠道”“低价录取”等话术保持警惕,避免财产损失。
推荐文章
人工智能时代,哪些高考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2025-07-11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是什么
2025-01-15高考学科如何衔接未来职场必备的情商培养
2025-08-03高考英语复习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2024-12-17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5-01-10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有哪些成就
2025-07-14高考报名如何避免错误
2024-12-10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设定保底专业
2025-02-26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的语言社会功能知识点有哪些
2025-03-14新高考改革下二本专业课程调整与志愿填报关联分析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