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报名期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结合多个官方提醒和实际案例总结的防护措施,帮生及家长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诈骗风险:

一、严格保管敏感信息

1. 不随意泄露关键证件号码

  •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考生号等是高考期间使用最频繁的敏感信息,切勿通过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或聊天群组公开分享,即使模糊处理也可能被技术手段复原。
  • 志愿填报账号和密码应仅由考生本人掌握,避免告知他人,包括亲友或老师,以防恶意篡改志愿。
  • 2. 避免晒出含个人信息的文件

  • 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内页、志愿填报表等包含姓名、照片、考生号等信息的文件,晒图时需隐去关键内容,建议仅展示封面或信封。
  • 二、强化账号安全措施

    1.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新

  • 登录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及符号,避免使用生日、姓名缩写等易猜解的简单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可降低被破解风险。
  • 河南省等地区启用动态密码验证功能,考生需绑定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动态密码,每次登录需输入动态码增强安全性。
  • 2. 防范钓鱼网站和木马链接

  • 仅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平台(如“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行报名、查分等操作,警惕来源不明的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防止点击后泄露信息或感染病毒。
  • 三、警惕高考相关诈骗手段

    1. 识别常见骗局

  • 虚假查分网站:声称可提前查分或修改成绩,实则窃取个人信息或植入木马。
  • 伪造录取通知书:通过非官方渠道寄送虚假录取通知,要求缴纳学杂费。
  • 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宣称可通过“特殊关系”购买名额,骗取高额费用。
  • 2. 验证信息真实性

  • 接到涉及“助学金发放”“志愿补录”等电话时,应主动联系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避免直接转账。
  • 四、利用官方安全服务功能

    1. 绑定动态密码与双重验证

  • 如河南省提供的动态密码绑定服务,考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获取动态码,即使更换手机也可通过官方流程重置,确保账号安全。
  • 2. 监控异常登录行为

  • 定期查看志愿填报系统的登录记录,若发现异常操作(如非本人登录或志愿被篡改),立即联系招办并报警。
  •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设备与环境安全

  • 避免在公共电脑或网络环境下操作志愿填报系统,使用个人设备并确保安装杀毒软件。
  • 手机、电脑等设备设置锁屏密码,防止他人擅自访问。
  • 2. 及时处理信息泄露风险

  • 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志愿被篡改,立即通过官方渠道(如招办服务大厅)申请重置密码或修改志愿,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 高考报名期间的信息安全需考生、家长及教育部门多方协同。考生需提高警惕,不轻信非官方信息;家长应协助监督,避免因焦虑落入诈骗陷阱;教育机构则需加强系统加密和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确保高考流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