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报名期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结合多个官方提醒和实际案例总结的防护措施,帮生及家长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诈骗风险:
一、严格保管敏感信息
1. 不随意泄露关键证件号码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考生号等是高考期间使用最频繁的敏感信息,切勿通过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或聊天群组公开分享,即使模糊处理也可能被技术手段复原。志愿填报账号和密码应仅由考生本人掌握,避免告知他人,包括亲友或老师,以防恶意篡改志愿。2. 避免晒出含个人信息的文件
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内页、志愿填报表等包含姓名、照片、考生号等信息的文件,晒图时需隐去关键内容,建议仅展示封面或信封。二、强化账号安全措施
1.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新
登录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及符号,避免使用生日、姓名缩写等易猜解的简单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可降低被破解风险。河南省等地区启用动态密码验证功能,考生需绑定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动态密码,每次登录需输入动态码增强安全性。2. 防范钓鱼网站和木马链接
仅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平台(如“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行报名、查分等操作,警惕来源不明的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防止点击后泄露信息或感染病毒。三、警惕高考相关诈骗手段
1. 识别常见骗局
虚假查分网站:声称可提前查分或修改成绩,实则窃取个人信息或植入木马。伪造录取通知书:通过非官方渠道寄送虚假录取通知,要求缴纳学杂费。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宣称可通过“特殊关系”购买名额,骗取高额费用。2. 验证信息真实性
接到涉及“助学金发放”“志愿补录”等电话时,应主动联系学校或教育部门核实,避免直接转账。四、利用官方安全服务功能
1. 绑定动态密码与双重验证
如河南省提供的动态密码绑定服务,考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获取动态码,即使更换手机也可通过官方流程重置,确保账号安全。2. 监控异常登录行为
定期查看志愿填报系统的登录记录,若发现异常操作(如非本人登录或志愿被篡改),立即联系招办并报警。五、其他注意事项
1. 设备与环境安全
避免在公共电脑或网络环境下操作志愿填报系统,使用个人设备并确保安装杀毒软件。手机、电脑等设备设置锁屏密码,防止他人擅自访问。2. 及时处理信息泄露风险
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志愿被篡改,立即通过官方渠道(如招办服务大厅)申请重置密码或修改志愿,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高考报名期间的信息安全需考生、家长及教育部门多方协同。考生需提高警惕,不轻信非官方信息;家长应协助监督,避免因焦虑落入诈骗陷阱;教育机构则需加强系统加密和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确保高考流程顺利进行。
推荐文章
高考体检与国家政策的关系
2025-02-24如何借助社交平台了解专业信息
2025-01-16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
2025-02-19高考分数与大学专业选择的关系
2024-11-19如何根据高考分数选择专业
2025-02-01家庭资源匮乏的考生如何通过专业选择实现逆袭
2025-06-18高考体检对女生有什么特别考虑
2025-02-28营养学高考冲刺:病理学与药理学常见考点归纳
2025-05-11动物医学与兽医的区别是什么
2024-10-28西南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特色是什么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