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剂信息公布与申请

1. 信息发布

高校或省级教育考试院在录取过程中,根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通过官方网站或其他官方渠道公布调剂专业及名额信息。例如,部分院校会在官网列出缺额专业和调剂要求。

2. 考生申请

符合条件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调剂申请,通常需要填写《调剂申请表》,并附上高考成绩单、志愿填报记录等材料。申请需通过省级招生系统或高校指定平台完成。

二、资格审核与匹配

3. 资格初审

高校或省级招办对申请调剂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包括以下内容:

  • 成绩要求:考生高考总分需达到调剂院校或专业组的最低投档线。
  • 选科限制(新高考模式):在“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只能在同一专业组内调剂,需满足组内专业的选科要求。
  • 体检及特殊条件:如调剂专业对视力、身高等有特殊要求,需核查考生体检报告是否符合。
  • 4. 调剂匹配

    高校根据缺额专业情况,按以下规则进行匹配:

  • 分数优先:高分考生优先获得调剂机会,同分情况下按语文数学总分、单科最高分等排序。
  • 志愿关联性:尽量将考生调剂至与原志愿相近的专业,但若无合适选项,可能分配至未填报的专业。
  • 三、审核与确认

    5. 高校审核

    招生院校对匹配结果进行复核,确认考生是否符合录取标准,包括专业培养要求、调剂规则等。例如,传统高考模式下,调剂范围是整个院校的未招满专业;新高考则限定在专业组内。

    6. 省级招办审批

    高校将调剂拟录取名单提交省级教育考试院审核,确认流程合规后,考生档案状态更新为“预录取”或“录取”。

    四、结果公示与录取

    7. 结果公布

    考生可通过省级招考平台查询调剂结果。若被录取,需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接受调剂,否则视为放弃。

    注意:接受调剂后,考生档案不再参与后续批次录取。

    8. 退档与补录

    若考生拒绝调剂或不符合条件,高校将作退档处理,考生可参与后续征集志愿(补录)或下一批次录取。

    五、特殊情况处理

  • 跨批次调剂:部分省份允许符合条件的考生参与跨批次调剂,但需重新填报志愿并通过审核。
  • 成考/特殊类型招生:如或艺术类、体育类招生,调剂流程需额外提交材料(如作品集、体能测试结果等)。
  • 高考调剂审核流程的核心是“考生申请→资格匹配→高校与省级审核→录取确认”,不同模式下(如传统高考、新高考“院校专业组”)的调剂范围和规则存在差异。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通知,合理评估自身条件,以提高调剂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