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特征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 平原地区
线路布局特点:地形平坦,限制小,线路平直,密度高;但需注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城镇的关系(如京沪高铁“以桥代路”)。工程难度:建设成本低,施工难度小,但需考虑水文条件(如避开沼泽地)和地质稳定性。2. 山地、丘陵地区
线路布局特点:需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或开凿隧道;线路密度低,多绕行复杂地形。工程难度:建设成本高,需克服地形起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隧道和桥梁比例高(如西南地区铁路)。3. 高原、高寒地区
线路布局特点:需应对冻土、积雪、高寒缺氧等问题;线路走向需避开生态脆弱区(如青藏铁路)。工程难度:施工技术要求高,需采用特殊材料和技术(如隔热路基)。4. 河流、湖泊分布区
线路布局特点:需减少跨河桥梁数量,避开洪泛区;港口选址需水深、避风(如长江中下游港口)。工程难度:桥涵工程量大,需考虑水文季节变化和通航需求。5. 特殊地貌区(如喀斯特、沙漠)
线路布局特点:喀斯特地区需避开地下溶洞;沙漠地区需防风固沙(如京新高速公路防沙网格)。工程难度:地质条件复杂,需加固路基或采用生态防护措施。二、高考核心考点解析
1. 地形对交通线选址的影响
考点:结合等高线图分析线路走向(如沿河谷、等高线分布)、工程难度(桥梁隧道比例)。例题:分析山区公路呈“之”字形的原因(降低坡度,减少工程难度)。2. 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
考点:地形虽然是基础限制,但经济需求(如资源开发、城镇联系)和技术进步(如高铁、冻土处理技术)可突破自然限制。例题:青藏铁路选线如何兼顾冻土、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3. 地形与交通网密度、形态的关系
考点:平原地区路网密集呈网格状,山区路网稀疏呈线状;地形影响交通枢纽的分布(如平原城市多交通枢纽)。例题:比较长三角与云贵高原交通网密度的差异及原因。4. 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考点:山区首选公路(灵活),平原适合铁路和水运;高原地区依赖航空(如西藏)。例题:分析西南地区铁路运输占比低的原因(地形复杂,建设成本高)。5. 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的平衡
考点:交通建设需减少生态破坏(如避开自然保护区、采用环保技术)。例题:京新高速公路防沙措施的作用(固沙、保护公路)。三、答题技巧与备考建议
1. 答题模板:
地形影响类:地形类型→线路走向/密度→工程难度→成本控制→社会经济需求。综合题思路: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 +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城镇、技术) + 生态保护。2. 高频图表:

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线路走向、隧道桥梁分布。区域交通网图:对比不同地形区的路网密度和形态。3. 热点案例:
京沪高铁(平原选线)、港珠澳大桥(海洋水文影响)、川藏铁路(高寒山地工程)。地形特征通过影响线路走向、工程难度和建设成本,直接决定了交通布局的合理性;高考中需综合自然与人文因素,注重案例分析及图表解读能力。备考时需强化等高线判读、区域对比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推荐文章
文科生如何进行学术写作
2024-10-26高考模拟考试后如何通过复盘提升应试能力
2025-05-15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如何影响志愿填报
2025-01-12不同省份分数线差异背后的竞争逻辑
2025-04-29高考报考运动训练专业需要哪些文化课与体育成绩要求
2025-04-12如何理解各专业的学科交叉性
2024-10-21高考分数线差和专业排名的关系
2025-02-14校考院校对文化课成绩提出哪些新要求
2025-04-10高考志愿填报:文化产业管理需要哪些市场分析与策划能力
2025-05-07报考军事院校对复读生有何特殊规定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