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环境保护类问题答题思路与模板精析
环境保护类题目是高考地理的重点模块,其核心围绕“问题成因—危害影响—治理措施”的逻辑展开。以下为常见题型答题思路与模板归纳,结合真题案例与核心考点整理:
一、环境污染类问题
常见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可吸入颗粒物)、固体废弃物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
2. 大气污染(酸雨)
二、资源利用与保护类问题
常见类型: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荒漠化、盐碱化)、矿产资源枯竭。
1. 水资源短缺
2. 土地荒漠化
三、生态破坏类问题
常见类型: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1. 湿地萎缩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答题技巧与模板
1. 分点作答: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分类。
2. 结合材料: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如“次生盐渍化”“围湖造田”),针对性分析。
3. 辩证思维:若题目要求“评价影响”,需兼顾利弊(如水库建设可能引发地震)。
4. 术语规范:使用地理专业词汇(如“封山育林”“清洁生产”)。
真题示例:
【例题】分析鄱阳湖区“堑秋湖”捕鱼模式对候鸟越冬的积极与消极影响(2018全国Ⅲ卷44题)。
总结:环境保护类题目需紧扣“人地协调”主线,从“问题诊断”到“综合治理”层层推进。建议结合高频考点(如荒漠化、湿地保护)强化模板记忆,并关注近年新增热点(如碳中和、海洋塑料污染)。
推荐文章
高考调剂策略:如何提高被录取的成功率
2025-05-24高考分数与心仪专业分数线不符时的应对方法
2025-06-15跨专业学习的优势和挑战
2024-12-21河北省高考哲学专业的学科特点
2024-12-14如何获取学校和专业的真实信息
2024-11-07设计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要求是什么
2025-01-31高考录取结果能否通过短信获取
2025-01-23环境科学实验技能在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体现形式
2025-04-19如何准备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或加试环节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