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别常见诈骗手法

1. 假冒工作人员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信息后,冒充教育部门、高校或财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高考补助金”为由,要求提供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或要求缴纳“手续费”“押金”。

2. 虚假申领链接或短信

发送含木马病毒的链接,谎称可在线申领补助金,诱导点击后窃取个人信息或植入病毒。

3. 伪造政策文件

以“内部名额”“特殊渠道”为幌子,声称需提前转账激活补助资格,或谎称“逾期失效”制造紧迫感。

二、防骗关键措施

1. 通过官方渠道申领

高考补助金申领过程中如何防骗

  • 正规流程:高考补助金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统一通知,需通过线下提交材料(如身份证、录取通知书、贫困证明等)审核后发放,无需线上填写银行卡信息或转账。
  • 官方查询: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学校官网或政务平台(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小程序)核实政策。
  • 2. 警惕陌生联系

  • 不轻信电话/短信:教育部门不会通过陌生号码通知补助金申领,更不会要求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 核实身份:接到自称工作人员的来电时,主动通过官方电话回拨确认。
  • 3. 不支付任何费用

    正规补助金申领全程免费,凡以“激活账户”“手续费”等名义要求转账的均为诈骗。

    4. 保护个人信息

  • 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避免被用于精准诈骗。
  • 谨慎处理录取通知书、成绩单等含个人信息的文件,避免在社交平台公开。
  • 5. 及时核实与举报

  • 若收到可疑通知,立即联系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核实。
  • 发现被骗后,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并第一时间报警。
  • 三、典型案例警示

  • 案例1:江苏考生家长收到“教体局”短信,称符合补助金资格,转账500元手续费后被骗。
  • 案例2:骗子以“助学金发放需验证账户”为由,诱导考生信息,导致账户被盗。
  • 高考补助金诈骗的核心是利用考生及家长的信息不对称和急切心理,通过伪造身份、制造虚假流程实施诈骗。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并通过官方渠道逐步操作,可有效规避风险。如遇可疑情况,务必多方核实,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