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报模式与志愿数量

山东省2025年新高考采用“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模式,每个志愿单位由1个专业(类)和1所院校组成。普通类常规批考生可填报96个平行志愿,提前批(如军校、警校)则实行顺序志愿。

2. 投档规则

  • 分数优先: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高分考生优先检索志愿。
  • 遵循志愿:系统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到符合条件的第一个志愿后即停止检索。
  • 一轮投档:考生在普通批次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被退档(如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等),只能参与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 3. 录取原则

  • 选科匹配:考生需满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如物理、化学必选),否则无法报考。
  • 综合素质评价:部分院校(尤其是自主招生类)会参考社会实践、特长等非学业成绩因素。
  • 二、平行志愿填报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1. 忽视选科要求与招生章程

  • 选科不符:如未选“物理+化学”却填报相关专业,导致志愿无效。
  • 单科限制或身体条件:部分专业对单科成绩(如英语≥120分)、视力或色觉有要求,需仔细阅读招生章程。
  • 2. 志愿梯度设置不合理

  • 冲稳保比例失衡:建议采用“冲20%、稳50%、保30%”的梯度策略。例如,96个志愿中,冲刺院校可选位次略高于自身水平的专业组,保底院校位次需低于自身20%以上。
  • 无保底志愿:若所有志愿集中在同一分数段,易导致滑档。
  • 3. 误解“一轮投档”规则

  • 不服从调剂的误区:山东新高考无“服从调剂”选项,每个志愿为独立专业(类),若未被录取则直接检索下一志愿。因此需通过多填保底志愿规避风险。
  • 4. 盲目追求热门或名校

    山东新高考平行志愿填报规则与常见误区解析

  • 热门专业陷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竞争激烈,部分院校实际就业率不足60%,建议结合院校特色专业(如长安大学的路桥工程)选择。
  • 地域与校名误导:如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而非北京,需核实院校实际位置。
  • 5. 数据使用不当

  • 仅参考往年分数:新高考选科调整(如物理→物化双选)可能导致录取位次波动,需结合近3年数据加权分析。
  • 忽略位次法:山东采用“一人一位次”规则,同分考生位次不同,需优先参考位次而非分数。
  • 三、科学填报建议

    1. 数据工具辅助:使用山东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预选志愿,结合线差法(与省控线差值)和位次法筛选目标院校。

    2. 模拟填报演练:通过官方模拟系统测试不同梯度组合,重点关注专业组内冷热专业搭配。

    3. 家庭协商决策:通过SWOT分析法平衡考生兴趣、家长建议及就业前景。

    山东新高考平行志愿的核心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考生需通过合理梯度设置、数据动态分析和规避常见误区,最大化录取概率。务必结合官方工具和模拟系统,确保填报策略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