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需材料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以下是两类招生方式需提前准备的核心材料及注意事项,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共性材料清单

两类招生均需准备以下基础材料,但具体要求可能因高校而异:

1. 报名申请表

  • 系统自动生成,需填写个人信息、成绩、获奖情况等,下载后由本人及中学签字盖章。
  • 注意: 部分高校(如清华、北大)需通过双系统报名(阳光高考平台+高校官网)。
  • 2. 身份证明文件

  • 身份证正反面电子版、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阳光高考系统注册时上传)。
  • 3. 高中阶段成绩

  • 文化课成绩:高一至高三期末考试成绩,需教务处盖章。部分高校要求排名(如北外要求高三成绩前10%)。
  •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填写等级(A/B/C或合格/不合格),在综合评价中可能占录取成绩的3%-15%。
  • 4.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由中学统一填写,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部分高校将其作为面试参考。
  • 5. 其他证明材料

  • 社会实践活动、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证书,反映综合素质。
  • 二、差异化材料要求

    (一)强基计划特殊材料

    1. 个人陈述/学科潜质描述

  • 部分高校(如清华、北大、南大)要求800-1000字的个人陈述,需突出专业兴趣、科研潜质及未来规划。避免套用模板,需结合院校培养方案撰写。
  • 特殊要求:清华大学需提交综合素质材料,南京大学需500字学科潜质描述。
  • 2. 竞赛奖项证明

  • 五大学科竞赛(数、物、化、生、信)银牌及以上可破格入围。其他竞赛(如科创类)虽非必需,但可增强初审优势。
  • 高校差异:中科大接受省一及以上证书,北航、南大限传5项证书。
  • 3. 校测相关材料

  • 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需上传诚信承诺书;破格生需额外提交高中成绩单。
  • (二)综合评价特殊材料

    1. 自荐信/个人陈述视频

  • 部分高校(如北外)要求中英文双语或2分钟视频陈述,内容需与文字版互补。
  • 2. 推荐信

  • 需由班主任、学科专家或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撰写,重点描述学生特长及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
  • 3. 选科证明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录取需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

  • 新高考省份考生需提供选科证明(如南方科技大学要求物理+化学)。
  • 4. 校测附加材料

  • 如昆山杜克大学2025年新增AI面试考核,需结合申请材料准备。
  • 三、关键时间节点与准备建议

    1. 提前规划材料

  • 身份证、获奖证书等需提前办理或整理;自荐信建议寒假期间完成初稿,开学后请老师修改。
  • 注意:综评报名时间集中且短(约20天),需避免系统拥堵。
  • 2. 针对性提升竞争力

  • 强基:重视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成绩,参与清北夏令营等活动获取评级优势。
  • 综评:积累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经历,关注白名单赛事。
  • 3. 关注高校特殊要求

  •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破格生需登录本科招生网填写材料,北航限传5项证书。
  • 四、注意事项

  • 材料真实性:所有材料需真实,造假将取消资格并影响高考录取。
  • 材料备份:电子版保存为PDF或高清扫描件,纸质材料多复印几份。
  • 校测准备:强基校测难度较高(接近竞赛水平),建议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 通过合理规划材料准备时间、针对性提升个人竞争力,考生可有效提高强基与综合评价的初审及录取成功率。建议结合目标高校的简章要求动态调整策略,避免遗漏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