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质与特征

1.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包括 电子的得失(如离子键的形成)或 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如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 示例
  •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如2Na + Cl₂ → 2NaCl):Na失去电子(被氧化),Cl₂得到电子(被还原)。
  • 非金属间的反应(如H₂ + Cl₂ → 2HCl):H与Cl通过共用电子对偏移形成极性键。
  • 2. 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的 化合价发生变化,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直接依据。

  • 注意
  • 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 不一定是 氧化还原反应(如O₂与O₃的转化)。
  • 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二、高考核心考点梳理

    1. 基本概念辨析

  • 氧化剂与还原剂
  •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如Cl₂、浓硫酸、KMnO₄)。
  •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如金属单质、H₂、Fe²⁺)。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是还原剂被氧化的生成物(如Fe³⁺、SO₄²⁻)。
  • 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的生成物(如Cl⁻、Mn²⁺)。
  • 2. 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
  • 化合反应:若涉及单质参与,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若生成单质,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如2KClO₃ → 2KCl + 3O₂↑)。
  • 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如NaOH + HCl → NaCl + H₂O)。
  • 3. 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 规律
  •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如Cl₂ > Fe³⁺)。
  •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如Fe > Fe²⁺)。
  • 常见判断依据
  • 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还原性:K > Ca > Na > …)。
  • 非金属氧化性:F₂ > O₂ > Cl₂ > Br₂ > I₂。
  • 浓度、温度等条件影响(如浓HNO₃氧化性强于稀HNO₃)。
  • 三、高频考点与易错点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与特征的高考核心考点解析

    1. 守恒规律的应用

  • 电子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计算题示例:若反应中转移0.2mol电子,则对应被氧化的物质量为0.1mol(如Fe²⁺ → Fe³⁺)。
  • 电荷守恒:离子反应中需配平电荷(如酸性条件下Cr₂O₇²⁻ → Cr³⁺需补充H⁺)。
  • 2. 反应方向与优先规律

  • 反应顺序:当多种还原剂共存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如Fe²⁺与I⁻共存时,I⁻优先被Cl₂氧化)。
  • 归中与歧化
  • 归中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生成中间价态(如ClO⁻ + Cl⁻ + 2H⁺ → Cl₂↑ + H₂O)。
  • 歧化反应:同种元素中间价态生成高低价态(如3Cl₂ + 6KOH → 5KCl + KClO₃ + 3H₂O)。
  • 3. 实验与生活应用

  • 实验设计:验证氧化性/还原性(如用KMnO₄与FeSO₄反应验证Fe²⁺的还原性)。
  • 生活实例
  • 金属腐蚀(如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 电池原理(如锌锰干电池中Zn作负极被氧化)。
  • 四、典型真题解析

    1. (2023全国乙卷) 下列应用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 选项C(暖贴中铁粉与O₂反应放热):Fe被氧化,O₂被还原,涉及电子转移。
  • 2. (2022山东卷) 古医典中体现氧化性的是(C)。

  • 选项C(硫与金属反应):S的氧化性使金属被氧化。
  • 五、备考建议

    1. 强化基础:熟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变化)与本质(电子转移)。

    2. 多维度训练:结合电化学、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综合应用。

    3. 注意陷阱:如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O₃ → O₂)。

    通过以上解析,考生可系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考点,提升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