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基础与战略内涵

1. 可持续发展定义

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发展能力,强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统一。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 三大原则:公平性(代际公平)、共同性(全球协作)、持续性(生态承载力)。
  • 2. 战略提出的背景

    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人口问题的叠加倒逼发展模式转型,传统粗放型增长难以为继,需通过创新驱动和制度优化实现绿色转型。

    二、战略实施的关键领域(高考高频考点)

    1.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

  •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 协调城乡与区域: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区域协调(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 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完善生态保护制度。
  • 开放合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 共享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如三次分配、医疗教育均等化)。
  • 2. 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

  • 实体经济根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防止“脱实向虚”。
  • 数字经济融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智慧城市与现代农业。
  • 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如自贸区改革)、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如RCEP、CPTPP)。
  • 3.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强化环境执法与问责。
  • 生态工程案例:三北防护林、长江十年禁渔、国家公园体系。
  • 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垃圾分类、资源再生利用,发展绿色金融(如碳交易市场)。
  • 三、工作报告中的政策导向(答题素材)

    1. 2024年重点任务

  • 粮食安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种业科技攻关。
  • 能源安全:推进新能源体系建设,提升储能技术。
  • 民生保障:完善养老托育服务,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 2.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非合作:建设农业减贫示范村,推动绿色基建项目。
  • 金砖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 四、高考命题角度与答题策略

    1. 题型预测

  • 选择题:聚焦新发展理念内涵、生态保护措施(如“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案例。
  • 简答题:分析某地绿色转型经验(如浙江“千万工程”)、论证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论述题:结合工作报告,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贯穿可持续发展战略。
  • 2. 答题模板

  • 意义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生态安全……”。
  • 措施类:分主体作答(国家立法、企业创新、公民践行)。
  • 哲学角度:联系“矛盾对立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等原理。
  • 五、备考建议

    1. 整合时政热点:关注二十大报告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章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绿色发展部署。

    2. 强化跨模块思维:将经济(供给侧改革)、政治(职能)、文化(生态价值观)、哲学(发展观)结合分析。

    3. 积累典型素材:如塞罕坝林场(生态修复)、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浙江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

    考生需结合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从多维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尤其注意将“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新表述融入答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