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叙夹议式高考作文的经典案例主要集中在以具体事件为载体、结合理性思辨的文本中。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及分析,结合近年高考真题和教学资源中的范文
一、经典叙事与哲理升华
1. 《汶川地震中的母爱》
叙事:通过描绘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临终短信传递母爱的场景,以细腻的细节展现生命与牺牲。
议论:“母爱是伟大与无私的象征,它充盈于天地之间……正是这种超越生命的力量,让人类在灾难中依然保有希望。”(引用自汶川地震真实事件改编的作文案例)
2. 《探险队与沙子的信念》
叙事:沙漠探险队濒临绝境时,队长谎称水壶中仍有水,最终队员发现壶中装满沙子却成功脱险。
议论:“信念是心灵的清泉,即使身处绝境,也能在精神荒漠中浇灌出希望之花。”(通过寓言式故事揭示信念的力量)
二、个人经历与人生思辨
3. 《温暖的眼神》
叙事:考生回忆高中时期因成绩下滑而自卑,班主任一个鼓励的眼神让自己重拾信心。
议论:“眼神的温度,可以穿透心灵的坚冰。它不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人性光辉的见证。”(以真实经历引发对教育与人性的思考)
4. 《挫折的意义》
叙事:作者学习琵琶时屡遭挫败,最终通过坚持在演出中收获掌声。
议论:“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它教会我们超越生理的局限,在疼痛中雕刻成长的勋章。”(结合贝多芬、司马迁等事例深化主题)
三、社会现象与价值探讨
5. 《禅师与小偷的明月》
叙事:禅师宽容对待偷窃者,以赠衣感化其悔悟。
议论:“宽容是照亮人性的明月,它让恶念消融于善意,让对立转化为共生。”(通过佛理故事阐释宽容与救赎)
6. 《狮子与老鼠的寓言》
叙事:狮子救下老鼠,后反被老鼠咬破罗网获救。
议论:“善良的选择不分强弱,微小的善意终将编织成命运的网,回馈于生命的轮回。”(借动物寓言探讨善行的因果关联)
四、历史题材与文化反思
7. 《三国旧事与理性抉择》
叙事:列举董卓、吕布等历史人物因情感误判而失败的事例。
议论:“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理性是穿透情感迷雾的利剑,唯有客观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结合历史典故对比情感与理性的冲突)
8. 《乡土情结与现代文明》
叙事:游子漂泊海外,因一碗家乡面潸然泪下。
议论:“乡土是文化的根系,科技可以缩短空间的距离,却无法替代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呼应柯灵《乡土情结》的主题)
五、高考真题与高分范式
9. 2022年上海卷《分歧与共识》
叙事:以家庭中代际观念冲突为例,如父母对“稳定工作”与子女对“自由职业”的不同选择。
议论:“分歧是认知的碰撞,共识是智慧的融合。真正的进步,往往诞生于差异的对话而非统一的沉默。”(体现辩证思维)
10. 全国卷《跨越,再跨越》
叙事: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对比国家实力的提升与个人成长的跨越。
议论:“双奥之城的辉煌,不仅是竞技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涅槃。每一次跨越都是对极限的挑战,也是对未来的宣誓。”
写作技巧总结(可借鉴至案例中):
1. 叙事选择:事件需典型且具感染力,如个人成长片段、社会热点、历史典故等。
2. 议论升华:避免空泛,需紧扣叙事内核,通过引用名言(如尼采“白昼之光”)、类比(如沙漠与信念)等增强深度。
3. 结构设计:可采用“叙事—议论—再叙事—再议论”的递进式结构,或“多事件并列+统一主题”的并列式结构。
4. 语言风格:记叙部分注重细节描写(如“青布棉袍的背影”),议论部分追求哲理性与文采并重(如“血沃之地生长出金麦穗”)。
以上案例和技巧均来自近年高考满分作文及教学指导资源,考生可通过模仿其叙事与议论的融合方式,结合自身经历或阅读积累,构建个性化的夹叙夹议文本。
推荐文章
专项计划录取分数线差异是否影响高考公平性
2025-04-01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评估师范类专业的课程难度
2025-03-29地质工程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
2025-01-10本科批次录取通知书发放日程安排
2025-08-21动画专业课程有哪些
2025-01-18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2025-01-20平行志愿填报中冲刺与保底的操作误区
2025-03-16一本院校冷门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考录取分数线关系
2025-04-14大数据技术对高考信息管理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5-08-30高考多少分可以报考安徽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