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融入常州大学电气专业的高考招生方向,需结合该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以下从专业关联性、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及招生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专业设置与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关联性

常州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专业,并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如“智能电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作为机器人工程的核心技术,属于该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重点培养方向之一。

  • 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等,为路径规划算法(如A、RRT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侧重自动化控制与电力系统,与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传感器集成、伺服驱动等技术密切相关。
  • 二、课程体系中的路径规划技术融入

    常州大学相关专业通过以下课程模块将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融入教学:

    1. 核心理论课程

  • 自动控制原理:为路径规划提供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理论基础。
  • 工业机器人技术:包含轨迹规划、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直接涉及路径规划算法实现。
  • 2. 实践与项目驱动

  • 校企合作课程:例如与贝加莱、发那科等企业合作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提供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路径优化的实际案例。
  • 实验室资源:如“工业机器人复杂工艺智慧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学生进行路径规划算法的开发与测试。
  • 三、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的结合

    常州大学注重将科研与产业需求对接,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

    1.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 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生产线设计等,路径规划是提升自动化效率的关键技术。
  • 2. 跨学科应用

  •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如伺服电机控制)和人工智能(如深度学习优化路径),推动路径规划在多场景(如仓储物流、柔性制造)中的应用。
  • 四、高考招生方向的策略性融入

    常州大学可通过以下方式在招生宣传中突出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培养优势:

    1. 专业特色宣传

  • 强调机器人工程专业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工业机器人调试、系统集成等岗位需求。
  • 2. 课程与成果展示

  • 展示学生参与的机器人竞赛(如RoboMaster)或企业合作项目(如路径规划算法优化案例),凸显实践能力。
  • 3. 产教融合优势

  • 联合常州本地企业(如机器人产业链中的电机、传感器厂商),提供实习与就业通道,增强专业吸引力。
  • 五、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增设细分方向:在电气或机器人工程专业下设立“智能控制与路径规划”方向,深化算法开发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2. 强化实验室建设:引入虚拟仿真平台(如ROS、Gazebo),支持学生开展路径规划的离线编程与实时优化实验。

    3. 跨学院合作:联合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算法)与机械学院(运动控制设计),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

    常州大学电气专业通过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平台搭建及研究方向聚焦,能够有效将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融入高考招生方向。未来需进一步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如常州机器人产业集群),提升专业竞争力,吸引对智能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感兴趣的高考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