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2025年新高考改革中,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是志愿填报及录取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独立作用又相互关联。以下是具体关系分析:

1. 学业水平测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内容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直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学业能力的量化体现。

  • 学业水平测试的定位:主要考察学生对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及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成绩。
  •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是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业水平”维度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评价档案的质量。例如,优势学科的获奖情况、研究性学习成果等均需通过学业测试成绩体现。
  • 2.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为高校提供更全面的学生画像,尤其在部分招生类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录取规则中的应用:2025年河南新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环节会重点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特长等综合素质。
  • 具体招生类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会结合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档案(含志愿服务、艺术素养等)进行综合选拔。
  • 3. 两者共同影响志愿填报策略

    在志愿填报阶段,学业测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需同步考虑:

  • 选科要求限制:学业水平测试的选考科目成绩决定了学生可填报的“院校专业组”范围(如“物理+化学”组合的专业组仅限相应选科学生填报),而综合素质评价则可能影响部分高校专业组的录取优先级。
  • 梯度设置依据:学业成绩决定考生的位次区间,用于“冲稳保”志愿分配;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突出表现(如竞赛获奖、社会实践)可作为冲击名校或特殊专业组的加分项。
  • 4. 操作层面的关联性

  • 系统填报支持: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提供“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和“考生服务平台”,考生可同时查询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档案及院校专业组选科要求,辅助科学填报。
  • 材料准备要求:考生需在高中阶段积累学业成绩以外的综合素质材料(如志愿服务记录、艺术活动证明等),并在填报前整理上传至评价系统。
  • 总结

    学业水平测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数据来源,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拓展了传统单一分数评价的维度。两者在河南新高考中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服务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目标。考生需在高中阶段兼顾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提升,并在志愿填报时结合两类数据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