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治理实践案例的核心特征与地理学科知识关联
1. 生态修复案例的综合性分析
案例示例:塞罕坝机械林场治沙止漠、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整治等案例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这类案例在高考地理中常作为“自然地理整体性”的典型素材,要求学生分析植被恢复对气候、土壤、水文等要素的连锁影响,例如植被覆盖率提高如何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局地气候。关联知识点:地理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作用。2. 跨区域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
案例示例:华北河湖生态补水、右玉县荒漠化防治等案例涉及跨区域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这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以“区域协调发展”或“资源跨区域调配”为命题方向,要求学生分析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及治理措施的空间联动性。关联知识点:区域关联性、资源承载力、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二、高考地理命题中环境治理案例的考查形式
1. 综合题中的案例情境设计
典型题型:如“分析某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下游农业的影响”,需结合案例中的工程措施(如梯田建设、植被恢复)与地理要素(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体现“要素关联性”思维。答题逻辑:需从“自然要素变化→社会经济影响→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递进式分析,例如绿金湖矿山修复案例中,需说明地质环境改善如何带动旅游业发展。2. 选择题中的实践应用考查
示例:如“某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需结合环境科学知识(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人文地理视角(公众参与、政策执行效率)进行判断。关键能力:信息提取(如污染数据图表)、逻辑推理(如政策效果与地理条件的匹配性)。三、环境治理案例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
1. 综合思维的培养
例如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案例,需综合水循环、城市空间规划、环境承载力等多维度知识,体现“自然—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高考命题常通过此类案例考查学生“要素关联分析能力”,如分析湿地恢复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2. 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的渗透
案例如云南滇金丝猴全境保护,需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活动限制(如生态移民)的角度切入,对应高考中“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类题目。答题要点需包括“生态价值评估—矛盾识别—协调路径”的逻辑链。四、高考备考策略与案例学习建议
1. 案例分类与知识整合
将环境治理案例按类型归类(如生态修复、污染治理、资源管理),并关联教材知识点(如必修二“区域发展”、选修“环境保护”)。例如,矿山修复案例可链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知识点,分析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的协同路径。2. 答题模板与思维建模
针对“治理措施类”题目,总结通用模板(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三维框架),参考石漠化治理案例的答题结构。强化“因果链”思维训练,例如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原退化的影响时,需串联气温、降水、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关系。五、典型案例与高考真题的映射分析
| 环境治理案例 | 高考地理考点 | 真题示例 |
|-|--|-|
| 塞罕坝林场治沙 | 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 2023年全国卷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
| 湛江红树林造林 | 海岸带生态功能与碳汇作用 | 2024年广东卷“滨海湿地保护” |
| 黄河河道非法采砂治理 | 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2022年山东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 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 | 2021年浙江卷“城市内涝治理” |
六、总结与备考建议
环境治理实践案例是高考地理中“自然—人文”综合思维的载体,需通过案例学习强化以下能力:
1. 要素关联分析:从单一措施(如植树造林)推导多维度影响(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恢复、就业结构变化)。
2. 区域尺度转换:例如从小流域治理推演至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3. 政策与技术的整合视角:如环保督察制度(网页62)与环境科学技术的结合,体现“制度—技术—公众参与”的治理逻辑。
参考资料:
推荐文章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场景
2024-12-08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避免非名校不报的常见误区
2025-05-20高考生选择电气工程专业需了解的实习实践机会及要求
2025-04-02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对比类论述题突破技巧
2025-05-27高考生职业规划:如何根据行业前景制定专业学习路径
2025-07-04体育舞蹈标准化动作与社交舞自由风格对高考形体考试的影响
2025-07-03概率统计大题常考模型及快速解题口诀归纳
2025-03-20理科社团面试常见问题与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关联解析
2025-08-16如何基于就业市场数据筛选高潜力高考专业
2025-09-02高考后如何查询级差信息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