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立意:
理性与感性是人类精神的双翼,情感的表达需遵循“适度”原则。过度的感性易陷入冲动与偏执,绝对的理性则可能走向冷漠与机械。新时代青年需在二者间寻求平衡,以理性为舵,感性为翼,在生命的长河中既葆有对世界的热忱,又不失冷静的判断力。
分论点解析与素材运用
1. 感性:生命激情的源泉,亦是偏执的陷阱
感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它能激发创造力、同理心与人文关怀。梵高用《星夜》的浓烈色彩展现艺术激情,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书写家国情怀,皆是感性力量的体现。但若放任感性泛滥,则可能被情绪裹挟:如《鸿门宴》中项羽因“妇人之仁”错失良机,或因“爱之深”而陷入偏执,如《氓》中女子因盲目信任酿成悲剧。感性需以理性为边界,方能避免成为失控的洪流。
引用: “感性如星空,引人遐想;理性如道德法则,规范行为。”——康德
2. 理性:文明的基石,亦需温度的调和
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智慧之光。伽利略用实验数据打破地心说,张衡发明地动仪探索自然规律,皆为理性精神的典范。但若将理性推向极端,则可能陷入功利主义的窠臼:如《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家人因利益抛弃亲情,或现代社会为效率牺牲人文关怀。理性需以感性为滋养,才能避免沦为冰冷的工具。
引用: “文明的动力始终是感情,但知识的终点必归于理性。”——勒庞
3. 平衡之道:在“收”与“放”间寻找生命的张力
引用: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热情,一半是理智。”——模拟题范文
写作技巧与结构建议
1. 标题设计:
2. 开头与结尾:
3. 素材组合:
4. 语言表达:
注意事项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本质是“知”与“情”的共舞。青年当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在理性的秩序中融入感性的灵动,既不被情绪淹没,也不被逻辑禁锢,方能以完整的人格拥抱世界的复杂与美好。











































推荐文章
什么是STEM专业,为什么重要
2024-12-18志愿填报中如何评估自身抗压能力避免后期崩溃
2025-06-28如何撰写农业研究论文
2024-12-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哪类高考生报考
2025-05-12高考加分政策对南京大学经济学录取有何影响
2025-07-23高考分数刚达一本线,报考热门专业是否风险过高
2025-06-03经济学与金融学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2024-12-29985-211标签是否仍是衡量高考择校的核心标准
2025-05-27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从市场需求评估大专专业就业前景
2025-05-18甘肃新高考热门专业分数线对选科的指导意义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