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1. 不晒敏感文件

  • 准考证、身份证、成绩单、志愿填报表、录取通知书等文件均包含考生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即使对部分信息进行模糊处理,仍可能被技术手段还原。
  • 录取通知书内页尤其需注意,包含照片、学号、专业等详细信息,晒图时仅展示封面即可。
  • 2. 妥善保管纸质档案

  • 高考纸质档案袋(含报名表、体检表、学籍档案等)不得私自拆封,拆开后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档案,影响升学、考公、就业等。若误拆,需立即联系原学校或教育局重新密封。
  • 二、安全销毁非必要纸质资料

    1. 普通资料销毁方法

  • 碎纸机处理:使用交叉式碎纸机将文件切至最小碎片,确保无法复原。普通碎纸可能被拼凑,建议选择高安全等级的碎纸机。
  • 焚烧处理:少量文件可在安全环境下焚烧,但需注意环保和防火规定。大量文件建议联系专业销毁机构。
  • 2. 特殊资料处理

  • 高考试卷等保密文件通常由教育部门统一回收并销毁(如熔浆再生或专业焚烧),考生无需自行处理。
  • 个人学习资料(如习题册、笔记)若需丢弃,可撕碎或涂抹关键信息(如姓名、考生号)后再丢弃。
  • 三、档案移交与保管规范

    1. 领取档案后及时移交

  • 被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准考证到学校或教育局领取密封档案,报到时交予大学。切勿自行保管或拆封。
  • 若暂不升学,档案应存放于教育局、人事局或人才中心,不可长期滞留个人手中。
  • 2. 电子档案保护

  • 高考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一致,需通过官方渠道查询,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导致信息泄露。
  • 四、警惕诈骗与信息滥用

    1. 防范诈骗手段

  • 不轻信“内部指标”“补录名额”等话术,所有招生信息以官方平台为准。
  • 警惕冒充教育部门的电话或短信索要个人信息,如银行卡号、验证码等。
  • 2. 清理电子设备记录

  • 高考后及时清除手机、电脑中保存的成绩查询页面、志愿填报截图等电子痕迹,避免被恶意软件窃取。
  • 总结建议

    高考后的纸质资料处理需做到“三不”:不晒、不拆、不乱丢。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应通过专业方式销毁,档案严格按流程移交,并全程警惕信息泄露风险。若发现隐私泄露迹象(如频繁收到骚扰电话),应立即报警或联系教育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