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保密等级与责任

1. 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根据《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教育部文件),考生答卷(含答题卡)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复核过程中答卷不与考生或家长见面。各级考试机构需采取加密通信、专人专管等措施确保信息保密。

2.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依据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处理敏感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高考成绩复核涉及的考生身份信息、答卷内容等均属敏感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泄露或篡改。若因考试机构过失导致信息错误,考生有权要求更正或赔偿。

二、复核流程中的保密措施

1. 答卷的保密管理

  • 复核仅核实是否存在漏评、漏统等程序性错误,不重新评卷,考生不得查阅原始答卷。
  • 答卷的运送、保管需由专人负责,采用加密通信方式,确保全流程封闭。
  • 2. 信息传递的规范

  • 复核结果通过官方平台(如省级教育考试院网站)定向通知考生本人,避免信息外泄。
  • 若需更正成绩,变更程序需经复核组和复审组双重审核,并书面通知考生。
  • 三、违规处理与监督机制

    1. 考试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

    考试工作人员需签订保密协议,若泄露考生信息或违规操作,将依法追责。例如,专职人员若直系亲属参加考试,需回避接触试题和答卷。

    2. 纪检监察的介入

    复核组和复审组通常包含纪检监察人员,对信息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复核的公正性和保密性。

    四、考生权利与救济途径

    考生若发现信息泄露或错误,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诉与复议:向当地教育考试机构申请复核或复审,要求书面答复。

    2. 法律救济:若因信息泄露导致权益受损,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或《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

    高考成绩复核期间的考生信息保护以国家秘密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双重框架,通过严格的流程规范、技术加密及监督机制保障数据安全。考生在主张权利时需注意时效(如复核申请通常在成绩公布后2日内提交),并留存申请凭证以应对后续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