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必考虚词在并列、转折、假设三种用法中的对比总结,结合经典例句与解析,供复习参考:
一、而
1. 并列关系
用法:连接两个对等的成分,译为“又”“并且”或不译。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标志:前后成分语义平等,无主次之分。2. 转折关系
用法:语义前后相反,译为“却”“但是”。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标志:前后逻辑对立,常与“然”“虽”搭配。3. 假设关系
用法:提出假设条件,译为“如果”“假如”。例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标志:常出现在假设复句的前半部分。二、则
1. 并列关系
用法:较少用于并列,多用于条件或对比。2. 转折关系
用法:表示前后对比或意外结果,译为“却”“反而”。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乃”通“则”)欲速则不达。(《论语》)标志:前后语义形成反差。3. 假设关系
用法:表条件结果,译为“就”“那么”。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标志:常与“若”“如”呼应,构成“若……则……”结构。三、若
1. 并列关系
用法:较少用于并列,多表假设或比较。2. 转折关系
用法:不常见,偶用于反问句。3. 假设关系
用法:典型假设连词,译为“如果”“假使”。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标志:直接引出假设条件,后接结果分句。四、且
1. 并列关系
用法:连接两个动作或状态,译为“并且”“又”。例句:河水清且涟漪。(《伐檀》)标志:并列同类词或短语。2. 转折关系
用法:表轻微转折,译为“尚且”“况且”。例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标志:常与“况”连用(“且况”)。3. 假设关系
用法:较少直接表假设,需结合语境判断。对比总结表
| 虚词 | 并列关系 | 转折关系 | 假设关系 |
||-|-|-|
| 而 | 蟹六跪而二螯 |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 诸君而有意 |
| 则 | 罕见 | 欲速则不达 | 入则无家拂士 |
| 若 | 罕见 | 罕见 | 若亡郑有益于君 |
| 且 | 河水清且涟漪 | 臣死且不避 | 需语境判断 |
复习建议
1. 例句背诵:通过经典例句理解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差异(如“而”的并列与转折)。
2. 标志词识别:注意关联词搭配(如“若……则……”表假设)。
3. 真题训练:结合高考真题(如天津卷虚词选择题)强化辨析能力。
更多完整例句与解析可参考来源网页,系统掌握18个虚词的分类用法。
推荐文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高考志愿填报前需了解什么
2025-06-13同济大学健康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
2025-01-09高考志愿填报是否需要家长参与
2024-12-24高考复习冲刺阶段如何高效规划时间与内容
2025-05-07语言学的基本分支是什么
2025-01-15如何了解国际化专业的特点
2025-02-18高考400分的复习策略有哪些
2025-02-17各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专业分数线如何下载
2025-04-28高考选工科时单科成绩对专业选择的影响有多大
2025-05-11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公式有哪些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