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天津市高考一模的备考资料和真题分析,语言基础运用题的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最新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具体总结如下:

一、成语与词语辨析

1. 成语填空与语境运用

要求考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或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例如,在语段中填入“举不胜举”“息息相关”等成语,需结合上下文逻辑和成语含义进行精准选择。

备考建议:积累高频成语,重点区分易混淆成语(如“差强人意”与“不尽人意”),并练习结合语境分析的题目。

2. 近义词与词语搭配

考查词语的细微差异,如“庸俗”与“低俗”、“差强人意”与“违背”等,需结合语感与语法规则辨析。

二、病句辨析与修改

1. 常见语病类型

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逻辑混乱、重复赘余等。例如:“非常酷爱”中“非常”与“酷”语义重复,需删减。

2. 综合修改能力

需在语段中找出并修改语病,同时保持句意连贯。例如:调整句式结构、删除冗余词等。

三、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

1. 标点符号规范使用

重点考查引号、破折号、分号等符号的语境适用性。例如:引号在特定称谓或反讽语境中的用法。

2. 修辞手法判断与效果分析

如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的辨识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例如:“反问句的强调语气与情绪表达”需结合语境分析。

四、句式转换与语段补写

1. 长短句变换

要求将长句拆分为短句或整合短句为长句,保持原意。例如:“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需拆分逻辑层次。

2. 语境补写与逻辑衔接

根据上下文补写句子,确保语段连贯。例如:在跨学科材料中补写过渡句或总结句。

五、文学文化常识与跨学科融合

1. 文学常识填空

涉及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名著内容等。例如:《乡土中国》中“血缘与地缘”概念的应用。

2. 跨学科语境分析

结合历史、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分析文本。例如:古诗鉴赏中融入音乐、美术元素,需解读跨学科内涵。

六、新题型与命题趋势

1. 综合实践类题目

例如:撰写推荐信、修改投稿信语言表达(如敬辞使用不当需调整为“贵刊”)。

2. 情境化与生活化考查

贴近现实场景设计题目,如分析日常对话中的语言现象(如反问句的交际效果)。

备考策略建议:

1. 强化基础模块训练:以《百题大过关》《五三》等资料分题型突破,重点练习成语、病句、标点等高频考点。

2. 关注跨学科融合:结合诗歌、散文等文本,分析其与历史、哲学的联系,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3. 模拟题实战演练:通过《一飞冲天》模拟卷和历年真题训练答题速度与准确度,总结错题规律。

4. 注重语言表达规范:在写作和语用题中避免口语化表达,确保逻辑严密、用词精准。

通过系统梳理以上重点,结合真题演练和跨学科思维训练,考生可以更高效地应对天津高考一模的语言基础运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