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高考改革政策及各省公布的招生方案,物理与历史科目组的招生计划分配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列招生计划,按科目组合投档

各省普遍实行“按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投档录取”的原则。例如:

  • 四川、云南等省明确要求普通类招生按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列计划,分别划定分数线并投档,艺术类、体育类则不区分首选科目。
  • 宁夏规定高考招生录取时按历史、物理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别划线,使用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 2. 依据高校专业需求分配计划

    高校根据学科特点及专业培养需求,对物理或历史科目组合的招生计划进行差异化设置:

  • 理工科专业倾向物理组:如医学、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通常要求必选物理,因此物理组招生计划更多。例如,河北省2024年物理组本科招生计划占比高达75%,远超历史组的25%。
  • 文科专业倾向历史组:如哲学、文学、教育学等专业对历史科目组合开放较多名额。
  • 3. 参考考生选科比例调整计划

    各省结合考生实际选科比例动态调整招生计划:

  • 选科比例差异:物理与历史选考比例约为7:3(如河北、安徽等地),但理工科招生计划占比更高,导致物理组录取竞争相对缓和,历史组则因计划少而竞争激烈。
  • 政策引导:部分省份通过扩大物理组计划(如河北2024年物理组本科计划增加近2万人),鼓励学生选修理科。
  • 4. 等级赋分与公平性保障

    再选科目(如化学、地理等)因难度差异和考生群体不同,采用等级赋分制,确保不同科目组合间的公平性:

  • 原始分与等级分结合: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解决不同科目成绩不可比的问题。
  • 5. 政策导向与区域平衡

    教育部要求各地优化招生计划布局,通过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同时强调物理与历史组间的区域公平。

    物理与历史科目组的招生计划分配原则是“分类编制、按需分配、动态调整”,既体现高校专业培养需求,也兼顾考生选择与公平性。考生需结合自身兴趣、学科优势及目标专业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以匹配招生计划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