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象征意义的常见设问方式

1. 分析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 例:“文章中的‘XX物象’有何象征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
  • 例:“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 参考来源:
  • 2. 标题或特定意象的象征内涵

  • 例:“标题‘XX’在文中有何象征作用?”
  • 例:“文中反复出现的‘XX’意象,象征着什么?”
  • 参考来源:
  • 3. 结合文本分析象征与主题的关系

  • 例:“作者通过‘XX’这一象征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例:“象征手法如何深化文章主旨?”
  • 参考来源:
  • 4. 辨析象征与其他手法的区别

  • 例:“文中‘XX’是象征还是比喻?请说明理由。”
  • 参考来源:
  • 二、解答思路与答题模板

    1. 分析象征体与本体关系

  • 答题模板
  • 象征体:明确文中具体描写的对象(如自然物、场景、人物行为)。

    本体:揭示其象征的抽象概念(如精神、社会现象、情感)。

    关联分析:结合上下文,说明象征体如何通过特征暗示本体。

  • 示例
  • 《狂人日记》中“吃人的礼教”象征封建礼教的残酷性,通过“吃人”的具象化描写,暗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

    2. 象征手法的作用

  • 作用要点
  • 深化主题:通过象征含蓄表达复杂思想,增强主题深度。
  • 增强感染力:以具体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强化情感共鸣。
  • 丰富意蕴:赋予普通事物多重含义,拓展文本解读空间。
  • 答题模板
  • “通过象征手法,作者以‘XX’(象征体)象征‘XX’(本体),含蓄/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或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艺术性。”

  • 参考来源:
  • 3. 标题或意象的象征分析

  • 答题步骤
  • 表层含义:解释标题或意象的字面意思。

    深层象征:联系全文主题,揭示其隐喻的社会、精神内涵。

    结构作用:若为线索,需说明如何贯穿全文或呼应主题。

  • 示例
  • 《荷塘月色》中“荷塘”既指自然景色,又象征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疏离。

    4. 象征与比喻的区分

  • 关键区别
  • 象征:无喻词,本体与象征体无直接相似性,常贯穿全文(如《白杨礼赞》中白杨象征北方农民)。
  • 比喻:需喻词(如“像”),本体与喻体有直接相似点,多为局部修辞。
  • 答题模板
  • “此处是象征而非比喻,因为‘XX’并非直接比喻‘XX’,而是通过其整体特征暗示……(深层含义),贯穿全文,具有连贯性。”

  • 参考来源:
  • 三、高频易错点与应对策略

    1. 混淆象征与托物言志

  • 象征侧重“以物示理”(如用“灯塔”象征希望),托物言志则直接借物表达志向(如《爱莲说》中的莲象征高洁人格)。
  • 2. 脱离文本空谈象征

  • 必须结合文本细节,如《祝福》中“雪”象征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需从环境描写中分析其寒冷与压抑的关联。
  • 3. 忽略象征的多元性

  • 同一象征体可能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多角度分析。例如“黑夜”既可象征压抑,也可象征孕育希望。
  • 四、真题演练(示例)

    题目: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象征体:“人血馒头”是文中治疗痨病的偏方。

    本体:象征封建迷信对民众的毒害,以及革命者牺牲未被理解的悲剧。

    作用:通过这一意象,鲁迅批判了旧社会的愚昧与革命脱离群众的困境,深化了反封建主题。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需掌握象征手法的核心逻辑:由表及里,关联主题,紧扣文本。答题时注意分点陈述,结合具体内容,避免笼统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