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中,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考点之一,主要围绕两者的定义、计算原则、侧重点及实际应用展开。以下是常见的考查要点及相关分析:

一、基本定义差异

1. GDP(国内生产总值)

  • 概念:以“国土原则”为基础,衡量一国或地区境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包括外国企业和个人在本国的经济活动。
  • 示例: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产值(如苹果公司在华工厂的生产)计入中国GDP,但不算中国的GNP。
  • 2. GNP(国民生产总值)

  • 概念:以“国民原则”为基础,衡量本国国民(无论身在何处)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示例:中国公民在海外工作或投资产生的收入(如华为在非洲的收益)计入中国GNP,但不计入中国GDP。
  • 二、核心差异点

    1. 计算原则不同

  • GDP:属地原则,统计范围为本国领土内的经济活动,无论生产者国籍。
  • GNP:属人原则,统计范围为本国国民在全球的经济活动。
  • 2. 公式关系

  • GNP = GDP +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 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
  • 外国国民在本国的收入。
  • 示例:若中国公民在海外收入总和大于外国人在华收入,则中国的GNP > GDP。
  • 3. 侧重点不同

  • GDP:侧重“生产”能力,反映一国境内的经济总量和活跃度。
  • GNP:侧重“收入”分配,反映本国国民的实际经济福利水平。
  • 三、实际应用与政策意义

    1. GDP的广泛应用

  • 国际比较中,GDP是衡量国家经济规模的优先指标,因其更易统计且反映国内经济活力。
  • 例如,世界银行和IMF主要依据GDP进行国家经济排名。
  • 2. GNP的特殊意义

  • 对于依赖海外投资或侨汇的国家(如印度、菲律宾),GNP更能反映国民实际收入。
  • 例如,日本因海外投资多,GNP常高于GDP。
  • 四、高考常见题型与示例

    1. 选择题

  • 题干: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计入( )。
  • A. 中国GDP
  • B. 中国GNP
  • C. 外国GDP
  • D. 外国GNP
  • 答案:A

    2. 简答题

  • 问题:简述GDP与GNP的区别。
  • 答案要点

  • 计算原则不同(属地 vs 属人)
  • 公式关系(GNP = GDP + 国外净要素收入)
  • 侧重点不同(生产总量 vs 国民收入)
  • 3. 计算题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GDP与GNP指标在高考中常考哪些差异

  • 题干:某国GDP为1000亿元,本国国民在海外收入为200亿元,外国国民在本国收入为150亿元,求GNP。
  • 解答:GNP = 1000 + (200

  • 150) = 1050亿元
  • 五、易混淆点辨析

  • GDP与GNP的数值差异:大多数国家GDP与GNP差距较小(如中国差距不足0.3%),但部分国家差异显著(如爱尔兰因外资多,GDP远高于GNP)。
  • 流量与存量:两者均为流量指标,仅统计一定时期内的新增价值,不包含历史积累。
  • 高考中GDP与GNP的考查重点在于两者的定义差异、计算原则及实际应用场景。考生需掌握公式关系、典型示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两者的经济意义。同时需注意避免混淆“生产”与“收入”的侧重点,以及属地与属人原则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