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录取待审”

1. 含义

表示考生已被高校拟录取,且省级招生考试院已审核通过,但尚未完成最终审批手续(如打印录取名册、签字盖章等)。考生被录取的概率极高,基本属于“板上钉钉”状态。

2. 所处阶段

  • 处于录取流程的末尾阶段,是“预录取”后的下一步状态。
  • 高校已提交录取名单并通过初步审核,只需等待官方最终确认。
  • 3. 考生应对

  • 无需额外操作,只需等待状态更新为“已录取”。
  • 二、“自由可投”

    1. 含义

    录取待审与自由可投状态有何区别

    表示考生的档案未被投出或被高校退档,仍处于可投递状态。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 未投出:考生成绩未达到所填志愿院校的调档线,或录取批次尚未开始。
  • 退档:档案曾被投出,但因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不符等原因被高校退回。
  • 2. 所处阶段

  • 可能出现在录取流程的初期(如批次未开始)或后期(如退档后)。
  • 若录取批次已结束,则可能意味着滑档或退档,需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 3. 考生应对

  • 批次未开始:耐心等待投档。
  • 退档或滑档:及时关注征集志愿信息或准备下一批次填报。
  • 三、核心区别

    | 对比项 | 录取待审 | 自由可投 |

    |-|--|--|

    | 状态含义 | 录取流程尾声,等待官方最终确认 | 档案未被处理或已被退回 |

    | 录取可能性 | 极高(接近100%) | 低(需重新投档或参加征集志愿) |

    | 后续操作 | 无需操作,等待结果 | 需主动关注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

    | 出现场景 | 高校审核通过后 | 批次未开始、退档、滑档等 |

    四、注意事项

  • 若“自由可投”出现在录取批次结束后,需尽快联系招办确认原因(如退档理由)。
  • 各省对状态名称的表述可能略有差异(如“等待终审”与“录取待审”类似),需以当地招考部门解释为准。
  • 通过对比可见,“录取待审”是录取成功的最后一步,而“自由可投”则需考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两者对考生的意义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