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旅游热潮背后,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长期“留量”,是一个涉及文化价值挖掘、服务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模式创新的系统性工程。结合当前实践与专家观点,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转化路径:
一、文化价值与产品创新:打造不可替代的文旅IP
1. 文化资源动态转化
哈尔滨通过“文化+媒介”的模式,将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体验。例如,冰雪大世界将传统冰雕艺术与现代光影技术结合,打造全球最大的室内冰雪主题乐园,实现四季运营;《黑神话:悟空》游戏场景融入山西古建筑,这一模式也被借鉴到哈尔滨的文旅设计中,如悬空寺等景点联动。哈尔滨的非遗文化(如冰灯制作技艺)通过长期传承与创新,形成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2. 差异化产品供给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哈尔滨推出“新、奇、特”产品:冰雪大世界摩天轮、超级滑梯等创新项目吸引游客排队体验;夏季的避暑旅游“百日行动”结合森林、湿地资源,推出康养避暑线路。通过“文旅+”延伸产业链,如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链条发展。
二、服务与治理能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
1. 精细化服务响应
面对高峰流量,哈尔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中,迅速整改并延长营业时间,以“道歉信”赢得公众谅解;设立“文旅热点专班”实时监测舆情,调配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开通免费接驳车、铺设防滑地毯、提供热饮等“宠客”细节,塑造了城市的温度。
2. 全民参与与共治
市民成为城市形象的共建者:私家车主自发提供免费顺风车服务,本地商家推出“冻梨摆盘”“小盘菜”等改良产品,市民热情待客的“讨好型市格”成为传播亮点。通过政策引导(如规范市场价格、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全民营销矩阵。
三、基础设施与长期规划:夯实“留量”基础
1. 城市功能升级
哈尔滨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优化城市环境:打造200余座精品公厕、升级口袋公园、整治空中线缆;建设亚布力滑雪场、室内冰雪馆等设施,实现冰雪资源全季利用。交通方面,开通哈尔滨—黑河—漠河串飞航线,缩短景区通达时间。
2. 全域全季布局
推动从“冰雪旅游”向“四季旅游”转型:冬季主打冰雪IP,夏季开发避暑、森林、边境游;整合省内资源(如大兴安岭、伊春)形成差异化互补。2025年亚冬会的筹办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与国际形象塑造。
四、传播与品牌塑造:从“网红”到“长红”
1. 新媒体与UGC传播
短视频平台成为流量引爆关键:游客自发的“南方小土豆”“冻梨摆盘”等内容形成多点共振;利用“云监工”冰雪大世界建设、无人机“人造月亮”等创意营销,增强年轻群体的参与感。
2. 品牌化与国际化
哈尔滨强化“冰雪之冠”“音乐之城”等标签,通过国际媒体(如路透社、BBC)报道扩大影响力;借助亚冬会等国际赛事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冰雪经济与全球产业链对接。
五、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
1. 舆情管理与应急机制
建立“五大执法专班”(文旅、交通、市场、公安、城管)联动响应,快速处理宰客、价格乱象等风险。例如,针对“狗拉雪橇”争议,文旅局迅速整改,避免负面舆情扩散。
2. 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
平衡开发与保护:对古建筑(如中华巴洛克街区)进行修缮,保留历史风貌;推广绿色旅游,如低碳滑雪场、生态湿地保护。
哈尔滨的“流量转化”实践表明,城市治理需以文化内核为根基、以服务创新为驱动、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传播赋能为杠杆,同时注重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不仅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从爆红到长红”的参考样本。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本地消费潜力,仍是哈尔滨持续探索的方向。







































推荐文章
公共卫生专业薪资水平如何高考生必读就业待遇解析
2025-05-24法律经济学课程如何培养高考生的跨学科能力
2025-07-082016年上海高考报名流程是怎样的
2024-12-21如何确认高考报名成功
2024-12-27低分考生如何通过专业排名选择高性价比院校
2025-06-03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2024-12-08选择师范类院校需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2025-08-25高考志愿表(档案里缺少高考志愿表怎么补)
2023-11-24高考复习阶段,工科男与文科女的学习策略有何差异
2025-05-16高考志愿调剂对职业规划路径的影响分析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