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高考考场电子设备及网络安全使用的综合指南,结合国家教育考试规范与最新技术应用,帮生和考务人员确保考试公平与安全:

一、考生电子设备管理规范

1. 禁止携带的电子设备

  • 严禁携带手机、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电子存储设备、无线通讯工具等进入考场。
  • 若需携带非考试物品(如钥匙、文具),应提前存放于考点指定区域,避免触发安检警报。
  • 2. 安检流程要求

  • 双重安检:考生需通过智能安检门(检测金属物品)和手持金属探测仪检查,确保无电子设备被夹带。
  • 主动配合:安检时需高举双手、脱外套,配合工作人员检查,避免因衣物遮挡引发误判。
  • 3. 违规后果

  • 携带电子设备进入考场视为作弊,取消各科成绩,并可能面临1-3年禁考及法律责任。
  • 二、考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 信号屏蔽技术

  • 考场配备无线信号屏蔽仪,覆盖2G/3G/4G/5G、WiFi及蓝牙频段,阻断内外通讯。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全程监控试卷运输车辆,确保试卷传输路径安全。
  • 2. AI智能监控系统

  • 实时分析考场监控视频,通过行为识别(如异常动作、使用设备)自动预警作弊行为。
  • 系统支持考场画面回放,用于考后违规行为追溯。
  • 3. 数据加密与存储

  • 考生信息、试卷传输均采用加密技术,防止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
  • 考场监控录像存储于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平台,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 三、考生网络安全风险防范

    1. 警惕网络诈骗

  • 拒绝购买“真题答案”或“作弊器材”:高属国家绝密,此类信息均为诈骗。
  • 查分时仅通过教育部门官方渠道,避免点击虚假链接导致信息泄露。
  • 2. 个人信息保护

  • 准考证、身份证信息不得随意拍照或发布于社交平台,防止被冒用。
  • 考前收到“内部指标”“奖学金”等陌生信息,需核实来源,避免受骗。
  • 四、考务人员操作规范

    1. 设备调试与维护

  • 考前检查信号屏蔽仪、监控摄像头、安检设备等,确保正常运行。
  • 备用电源与应急通讯设备需提前部署,应对突发断电或网络故障。
  • 2. 应急响应机制

  • 发现作弊信号时,立即启动无线电干扰设备压制,并上报考试管理机构。
  • 考试期间安排专人值守网络后台,监控异常数据流量或攻击行为。
  • 五、特殊场景处理建议

    1. 医疗电子设备

  • 考生若需携带助听器、胰岛素泵等医疗设备,需提前向考点申请报备,并提供医学证明。
  • 2. 极端天气影响

  • 雷雨天气可能干扰信号屏蔽效果,需加强人工巡查与设备巡检。
  • 总结

    高考考场通过“人防+技防”结合,构建了严密的电子设备与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考生需严格遵守禁带规定,考务人员应确保技术设备高效运行,共同维护考试公平。如遇突发情况,及时联系考点工作人员,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