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实验室安全操作与事故处理是必考内容,以下是高频考点及对应解析,结合真题和实验规范整理:

一、仪器使用与操作安全

1. 仪器加热规范

  • 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 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管口不对人;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 2. 防倒吸与防堵塞装置

  • 防倒吸装置:倒置漏斗、安全瓶(缓冲瓶)、肚容式装置(如球形干燥管)。
  • 防堵塞装置:棉花团(如KMnO₄制O₂时防止粉末堵塞导管)。
  • 3. 特殊仪器的使用

  • 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容量瓶、滴定管需验漏。
  •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蒸馏时在支管口处,测液体温度时浸入液面下。
  • 二、危险试剂管理与操作规范

    1. 试剂的保存

  • 钠、钾:保存在煤油中;白磷:存于水中;液溴:水封保存。
  • 强氧化性试剂(如浓硝酸、KMnO₄)用棕色瓶避光保存;强碱性试剂(如NaOH)用橡胶塞。
  • 2. 危险操作与防护

  • 浓硫酸稀释: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搅拌。
  • 有毒气体(Cl₂、SO₂)实验需在通风橱进行,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 三、常见事故处理与急救措施

    1. 化学灼伤处理

  • 浓酸溅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 NaHCO₃溶液。
  • 强碱灼伤:水冲洗后涂1%硼酸溶液;苯酚灼伤用酒精清洗。
  • 2. 火灾与泄漏处理

  • 酒精灯失火:湿布或沙子覆盖;金属钠着火:干沙扑灭。
  • 汞泄漏:撒硫粉覆盖,生成HgS后清理。
  • 3. 中毒与急救

  • 误食重金属盐:服用牛奶或蛋清,及时就医。
  • 吸入刺激性气体:转移至通风处,必要时吸氧。
  • 四、实验安全标识与装置判断

    1. 安全标识识别

  • 腐蚀品(如浓硫酸):腐蚀性标识;易燃液体(如乙醇):火焰标识;剧毒品(如):骷髅标识。
  • 2. 装置正误判断

  • 常见错误:分液漏斗未液封、温度计位置错误、尾气处理装置缺失。
  • 真题示例:制备实验中,饱和食盐水用于除HCl,浓硫酸用于干燥,NaOH溶液吸收尾气。
  • 五、应急处理与实验后规范

    高考实验题中实验室安全操作与事故处理高频考点

    1. 废液处理

  • 强酸/强碱废液:中和后排放;含重金属废液:单独收集处理。
  • 有机废液:分类存放,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 2. 紧急疏散与报警

  • 火灾逃生:用湿毛巾捂口鼻,沿安全通道撤离,禁止乘坐电梯。
  • 触电急救:立即切断电源,进行心肺复苏(CPR)。
  • 真题高频考点示例

    1. 判断实验操作正误

  • 错误示例: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乙醇与水混溶,无法分层)。
  • 正确操作: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2. 事故原因分析

  • 如制乙烯时未加碎瓷片导致暴沸,或未控制温度生成。
  • 总结:高考实验安全题注重细节与规范,需掌握仪器使用、试剂保存、事故处理的核心要点,并结合真题强化应用。复习时建议结合实验装置图与安全标识图,强化记忆与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