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的发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主要分为复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型两种类型:
1.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条件(导致离子浓度降低):
生成难溶物质(沉淀):如生成AgCl、BaSO₄、CaCO₃等。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如CO₂、SO₂、NH₃等。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如生成H₂O、CH₃COOH、NH₃·H₂O等。2. 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条件:
强氧化性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相遇,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例如:Fe³⁺与I⁻反应生成Fe²⁺和I₂,ClO⁻与S²⁻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l⁻和S。二、复分解反应的高考必考知识点
复分解反应是离子反应的核心内容,高考中常结合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等题型考查:
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反应通式为AB + CD → AD + CB。特征: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化合物之间交换成分。2. 复分解反应的四大类型: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酸 + 盐 → 新酸 + 新盐:如HCl + Na₂CO₃ → 2NaCl + H₂O + CO₂↑。碱 + 盐 → 新碱 + 新盐:如2NaOH + CuSO₄ → Cu(OH)₂↓ + Na₂SO₄。盐 + 盐 → 两种新盐: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3.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条件:
反应物必须可溶(除非酸参与反应,如酸与难溶盐反应需满足强酸制弱酸的条件)。生成物需满足至少一个条件: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三、高考高频考点与解题技巧
1. 离子共存问题:
“四不共存”原则:若离子间会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特殊条件需注意:颜色限制:如Cu²⁺(蓝色)、Fe³⁺(黄色)等影响溶液颜色。溶液酸碱性:如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CO₃²⁻、S²⁻等;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NH₄⁺、Fe³⁺等。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排除有色离子,“与Al反应生成H₂”可能为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七看”原则:看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反应是否守恒(质量、电荷、电子)、产物是否合理等。微溶物的处理:如CaSO₄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为悬浊液写化学式。3. 定量型离子反应:
高考常引入定量因素,如“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比例”等条件,需结合物质的量比例书写方程式。四、复习策略与易错点提醒
1. 掌握溶解性表:熟记常见沉淀(如AgCl、CaCO₃)和可溶盐(如钠盐、钾盐)的溶解性规律。
2. 强化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如Fe³⁺与I⁻、ClO⁻与S²⁻的氧化性顺序。
3. 注意特殊反应类型:如络合反应(Ag⁺与NH₃生成[Ag(NH₃)₂]⁺)、双水解反应(Al³⁺与HCO₃⁻生成Al(OH)₃和CO₂)。
4. 结合实验现象记忆:如生成沉淀的颜色(Fe(OH)₃为红褐色)、气体的气味(H₂S有臭鸡蛋味)等。
五、典型例题参考
例1(离子共存):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K⁺、Cl⁻、SO₄²⁻、Fe³⁺
B. Na⁺、CO₃²⁻、NO₃⁻、Mg²⁺
答案:A能共存(无反应),B不能共存(CO₃²⁻与H⁺生成CO₂↑)。
例2(离子方程式书写):
碳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Ca²⁺ + 2HCO₃⁻ + 2OH⁻ → CaCO₃↓ + CO₃²⁻ + 2H₂O。
通过系统梳理上述知识点,结合真题训练,可有效突破高考中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难点。
推荐文章
机械工程毕业生薪资水平如何适合高考生报考吗
2025-04-19土木工程专业是否仍是高考生的理想选择
2025-05-25如何利用百度APP查询高考分数对应位次
2025-07-27专业选择中,校友资源的重要性
2024-10-28志愿填报期间手机号、身份证号防泄露技巧
2025-07-08志愿填报中,如何关注外语类专业的前景
2024-12-21网络安全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
2024-12-02选科组合对报考社会科学类专业有何影响
2025-04-13新高考下数学成绩对报考大数据专业影响有多大
2025-07-05法学与知识产权专业在高考录取中是否属于同一调剂类别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