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技术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考点,涉及微生物代谢、发酵工程流程、传统食品制作原理等多个知识点。以下结合高考大纲和备考重点,解析相关核心内容及备考策略:

一、发酵技术涉及的核心生物知识点

1. 微生物种类与代谢类型

  • 乳酸菌(泡菜):异养厌氧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反应式:(

    ext{C}_6

    ext{H}_{12}

    ext{O}_6 rightarrow 2

    ext{C}_3

    ext{H}_6

    ext{O}_3 +

    ext{能量} ) 。
  • 酵母菌(果酒):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繁殖,无氧时产酒精,反应式:(

    ext{C}_6

    ext{H}_{12}

    ext{O}_6 rightarrow 2

    ext{C}_2

    ext{H}_5

    ext{OH} + 2

    ext{CO}_2 +

    ext{能量} ) 。
  • 醋酸菌(果醋):异养需氧型,需持续供氧,反应式:(

    ext{C}_2

    ext{H}_5

    ext{OH} +

    ext{O}_2 rightarrow

    ext{CH}_3

    ext{COOH} +

    ext{H}_2

    ext{O} ) 。
  • 2. 发酵条件控制

  • 温度:酵母菌最适18-30℃,醋酸菌30-35℃;高温灭菌需注意避免破坏营养成分。
  • 氧气:果酒阶段需密封(无氧),果醋阶段需通氧。
  • pH调节:乳酸发酵后期pH下降抑制杂菌,需通过培养基成分控制 。
  • 3. 发酵工程流程

  • 基本环节: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物分离提纯。
  • 灭菌技术: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灼烧灭菌(接种环)、紫外线消毒(环境)。
  • 4. 传统发酵食品实例

  • 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先增后减),检测方法为比色法;盐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过低导致杂菌污染 。
  • 果酒与果醋:葡萄皮自带酵母菌,发酵装置需注意排气和防杂菌污染 。
  • 5. 发酵工程的应用

  • 食品工业:酱油(霉菌分解蛋白质)、酸奶(乳酸菌)、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菌体)。
  • 医药:抗生素(青霉素)、疫苗(基因工程菌)。
  • 农业:微生物肥料(根瘤菌固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 二、高考备考重点解析

    1. 高频考点与题型

  • 选择题:微生物代谢类型判断(如酵母菌与醋酸菌的区别)、发酵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 实验题:设计发酵装置(如果酒果醋转换)、亚硝酸盐检测步骤、灭菌方法选择。
  • 综合题:分析发酵工程流程(如菌种选育与产物提纯的关系)。
  • 2. 易错点与突破策略

  • 菌种混淆:区分乳酸菌(原核)与酵母菌(真核)、醋酸菌(需氧)与乳酸菌(厌氧)。
  • 条件控制:果酒阶段需先通氧促进酵母菌增殖,后密封产酒精。
  • 亚硝酸盐检测:需用盐酸酸化环境,与N-1-萘基乙二胺反应生成玫瑰红色 。
  • 3. 实验设计能力

  • 变量控制:如探究盐浓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时,需保持温度、时间一致。
  • 结果分析:若果酒变酸,可能因密封不严导致醋酸菌污染 。
  • 4. 真题训练建议

  • 重点练习近5年高考真题中涉及发酵技术的实验题(如2022年全国乙卷“酱油发酵流程”),分析答案逻辑 。
  • 三、备考策略与资源推荐

    1. 构建知识网络:用思维导图整合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发酵条件与应用。

    2. 强化实验操作:通过模拟实验掌握灭菌、接种、产物检测等步骤。

    3. 关注社会热点:结合现代发酵技术(如基因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理解工程应用 。

    4. 利用优质资源:参考《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件(网页64)和历年真题解析(网页63、68),针对性训练 。

    通过系统梳理核心知识点、强化实验思维和真题训练,可高效突破食品发酵技术相关考点,提升高考生物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