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尾句与主旨推理

1. 首句信息定位

完形填空的首句通常不设空,是理解全文的关键窗口。通过首句可推测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主题及情感基调。例如,首句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5W1H要素),则为记叙文,需关注情节发展;若提出观点或解释概念,则可能是议论文或说明文。

技巧应用:通读首尾句后,快速判断文章核心,为后续填空提供方向。

2. 尾句总结与呼应

尾句常为结论或情感升华点,与首句呼应,帮助验证中间段落逻辑。例如,若首句提出“坚持的重要性”,尾句可能总结“成功源于坚持”,中间填空需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上下文逻辑关系推理

1. 逻辑关系词标记

通过连词、副词等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 转折:but, however, yet(需注意前后语义对立)。
  • 因果:because, therefore, as a result(前因后果或后果前因)。
  • 递进:moreover, besides(补充说明或强化观点)。
  • 让步:although, even if(前后语义形成对比)。
  • 技巧应用:遇到逻辑关系词时,结合前后文语义选择匹配选项,例如“Despite her fear, she ___”应填表“勇敢行动”的词汇。

    2. 复现线索

  • 原词复现:同一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如“problem”后文再现“solve the problem”)。
  • 同义/反义复现:通过近义词(happy→joyful)或反义词(poor→wealthy)暗示答案。
  • 上下义词复现:总述词与具体词关联(如“animal”与“dog”)。
  • 三、语境与情感色彩推理

    1. 褒贬语境判断

    根据文章情感基调选择词汇。例如,描述“英雄救人的故事”中,空格处需选择积极词汇(brave, courage),而非消极词汇(hesitate, fear)。

    技巧应用:若上下文为正向评价,选项中含贬义的词汇可直接排除。

    2. 文化背景与常识辅助

  •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送礼物)、习俗(如握手表示友好)等可能成为隐含线索。
  • 科学常识(如植物需要阳光)或生活经验(如迷路需地图)可简化推理。
  • 四、语法与固定搭配推理

    1. 语法结构分析

  • 时态一致:通过上下文时态判断选项(如过去时间状语需用过去式)。
  • 词性匹配:根据句子成分判断所需词性(如介词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 2. 固定搭配高频词

    完形填空常考动词短语(take over, give up)、介词搭配(depend on, focus on)等。例如,“take a bath”为固定搭配,直接选择“took”。

    五、综合推理策略

    1. 跳读与精读结合

  • 第一遍跳读:快速把握主旨,标记简单空格的答案(如固定搭配、明显逻辑词)。
  • 第二遍精读:结合上下文解决难题,重点分析复杂逻辑关系。
  • 2. 代入验证法

    将选项代入后通读,确保语义连贯、逻辑通顺。例如,若选项导致前后矛盾,则需重新选择。

    语境推理的核心在于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结合逻辑关系、复现线索、情感基调及语法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建议考生通过真题训练强化对高频词、固定搭配的敏感度,并积累常见语篇标志词。